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怎么规划的3个设计 - PenJing8|盆景吧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怎么规划的3个设计
2023-12-10 21:23:19  浏览:0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摘要:景区园林设计作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构建生态性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阐述了景区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明确了景观工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多维视角下风景园林工程规划设计的具体细节,希望能为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旅游体系及物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景区公园及大型风景名胜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们物质及精神娱乐需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景区规划也逐步向系统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其中,景区风景园林工程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社会生态建设及景区功能性建设需求。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远离生态设计的本质,应坚持多维视角及多维理念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景区园林工程的规划科学性。
 
1景区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
 
 
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区属于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区风景园林工程包含自然类风景园林和人工类风景园林。
 
(1)自然类风景园林:大部分以自然保护区或原生态森林公园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景观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未进行人工修葺或人工干预程度较少,这类景区往往保留着原始的野生特征,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部分,能够呈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益以及原生美学[1]。
 
(2)人工类风景园林:通过人工修砌打造的园林景观工程,是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景区生态效益为目的构建的风景园林,这类风景园林往往体现出更为浓厚的人文性、服务性特点,有大量人工修砌的建筑物、景观小品及人造自然生态结构。这类景观工程更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契合性、游客的审美需求、不同区域的地域性需求及文化传承需求,是需要进行多维设计的重点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景观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能远离景区本身的规划需求。首先,要有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与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可构建具备人文性和生态性的小广场、公园、游步道、庭院及景观小品;要营造出审美与体验相互融合的景观园林环境,同时,构建动静分区,确保景观工程空间分布合理,以满足游客的感官和心理需求。而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从多个视角出发设计景区园林景观,不能单纯将其作为生态工程,更需要具备人文性、经济性、艺术性。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怎么规划的3个设计
 
2新时期景区景观园林工程的构成要素
 
景区景观园林工程设计更多是面向游客服务。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原有的生态特色、人文特色,打造融合性的构成体系。
 
2.1植被
 
植被是景区景观园林工程建设最主要的要素,也是营造良好游览体验的重要一环。景区景观植被包含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草本植物、地被植物,通常会营造出不同的季相、色相植物景观,具备极为旺盛的生命力,是体现景区自然生态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不同颜色、不同生长特点的植被结合配置,又可以构建多姿多彩的景观小品,更可用来划分景区功能分区,成为营造舒适体验感的载体。
 
2.2水体
 
水体结构是自然环境演变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景区沉浸感和生态效益的重点。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水是山水景观的“灵魂”所在,即“无水不成园”。当前大部分景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都会以水造景,并结合灯光、植物、雕塑、建筑等,营造多层次、多维度的景观体系。另外,山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在融合了部分“风水”学说后,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也融入了水景设计中,例如,玲珑曲折的水景、大规模的水池、激流的瀑布,都能用来表达不同的人文思想,而静态和动态的水又分别能够满足不同场景设计的需求。
 
2.3道路
 
景区道路设计与景观工程设计是紧密结合的,不仅要为游客提供指引的服务,还需要满足景观工程价值文化体现的需求。如道路设计需要贯穿于景观工程中,为游客散步、聊天、游览提供场所;道路与景观工程之间的交接点及衔接面,又可以呈现出景观园林工程不同的状态。我国山水园林及现代景观园林,对于道路设计更倾向于“移步异景”,游客每前往一段距离,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而通过曲折的道路,又可以构建不同的空间体验,有助于游客深入探索景观园林的各个角落[2]。另外,道路还承担着景区内部资源转换及分流的作用,是景区景观工程的“骨架”,需要配合相关基础设施设计来设置,主干道、次干道、崎岖小路的分区设置,也可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有助于游客深入园区探索。
 
2.4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而以景区设计为依托的风景园林小品往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如指示性的景观小品,能够起到分流人流的作用,也可充当路标;艺术性小品通常位于景区的各个休憩节点,能够起到装饰环境、放松心情的作用;形象性小品凸显了景区的经营理念及场景主题,如动植物景观小品更倾向于利用植被,打造立体的动物造型;森林公园景观小品往往能够呈现出原生态的特色。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怎么规划的3个设计
 
3多维视角下景区风景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实践
 
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离不开功能性、协调性、生态性这些基础性原则,同时,应结合新时期景区的经营发展及游客需求进行。这就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景观工程设计提供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指导,也可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
 
3.1以“积极空间”理论为依托打造的景区园林
 
“积极空间”理论主要指的是满足游客在景区游览和活动时的具体需要,其中,涉及大量独立空间设计,需要规范设计各个空间,并结合不同空间的功能设置框架,再进行功能细化,由内向外打造沉浸感的园林工程。3.1.1合理界定范围。在景区园林工程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空间的具体用途,由此来确定不同空间的规模大小、植被高矮、植被类型及园林规划主题[3]。

一般情况下,会将空间划分成游览区、休息区、功能区,其中,游览区是景观工程的主体。例如,某动植物景区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功能区设计过程中并未采取模块化设计方案,而是通过相互交错的方式,以道路作为空间划分的界限,将不同功能分区进行衔接。道路为“蛛网”式格局,各个观赏区域分布在主干道的两侧,支干道主要连接观赏区与休息区,能够为游客提供明确的休息地点,休息区利用崎岖的小路连接功能区,主要提供购物、卫生间、餐饮、娱乐等服务。这种规划方式明确了各个区间的框架,又通过道路深化了不同范围空间,能为游客提供明确清晰的游览路线。
 
3.1.2构建相互渗透的空间体系。相互渗透主要依托大量的景观小品、自然生态元素及人工景观,打通不同空间,构建系统性的景观工程,其中,山水、桥梁、廊桥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见。比如,景观工程中会利用桥梁联系起2个不同的景观区域,而桥梁与河流相互垂直,桥梁能够实现横向区域的联通,而河流则能够实现纵向区域的联通。又如,将湿地与陆地景观进行融合设计,桥梁便可以将两侧的活动区域联系起来。这种景观具备较强的融合性特点,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体验富有结构性的园林空间设计。
 
3.1.3科学排列组合。科学排列组合强调围绕不同景区风格及主题展开,例如,以休闲娱乐和科普性质为主题的景区,包括动植物科普类、重点遗址科普类景区。在景观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排列组合不同的空间,并结合人们的游览路线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形成“重点集合———过渡集合———普通集合”的空间秩序。又如,某景区主要以2座寺庙作为景观主体,利用崎岖的小道与其他建筑进行联系,这些道路在整体景区中扮演着轴线的角色。

而景区的核心寺庙位于2座山体之间,可采用线性布局,游客的目光被2座山峰吸引时,自然也会看到其中若隐若现的寺庙,以此实现“重点集中”。景区中其他附属性设施围绕2座山峰及主体寺庙环绕式设置,小型景观配合诗文题字石,不仅丰富了地形结构,而且通过打造与中间山峰相辅相成的小型山水区域,从而实现“过渡集合”。其他景观通过水体作为延续,沿水体设置小型游步道,用来联系园区几个入口,实现“普通集合”。这种科学的排列组合方式,丰富景区内容和层次,真正做到了突出重点,给游客带来了良好的游览体验。
 
3.2以心理行为学为依托的景区园林设计
 
心理行为学主要是建立在景区游客群体感知的基础上,将游客群体的行为和思想认知作为景观园林设计的依据,确保景观园林各个细节能最大程度上符合游客的心理预期[4]。首先,将游客的行为与环境的细节当作一个整体,绝大部分景观园林设计涉及大量要素,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性质,如景点、植被、道路、座椅,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游客的便利性。如以水体为依托,景观设计要考虑景区本身的风格,若景区风格较为肃穆,则大部分以静水为主,若景区风格较为活跃,则多为动态的水体。另外,绝大部分游客在前往景区后,会有较大的休憩需求,游览时间越长,游客的积极性会随之下降,此时需要为其提供服务设施和功能性场所,如座椅、餐厅等,这些相关设施应设置在重点游览动线上,具备较强标志性的同时,建设风格应与周边景观保持一致。
 
3.3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托进行景区园林设计生态学与景观园林工程设计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是进一步提升景区生态效益及景观工程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工程强调和谐、美好、健康,而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托构建的景观工程,更需要从以下层面进行优化。
 
3.3.1具备极强的生态功能。景区的景观工程虽然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植被、空间设计都需要具备生态性,如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植被覆盖率较大的景观园林中,可通过合理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通过构建雨水收纳系统,让沉淀后的水从植被、水体等主要区域流过,既可以滋养植被,也可以让沉淀后的水汇集在自然水体内,从而打造良性的生态循环,以调节局部气候。
 
3.3.2兼具生态美学。景观园林工程具备极为旺盛的生命力,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是提升景区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景观工程的生态美学着重体现在细节方面,需要呈现出更强的生态艺术性[5]。例如,某景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在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园林内部植物选择依托佛教思想,利用茶树、竹林代替高大乔木,配合银杏、香樟等具有我国古典气息的植被,增强了环境的幽闭感,也让整体景区具有浓厚的肃穆氛围。景区中拥有1座朱红色寺庙,在其与山体衔接的区域种满鸡爪槭,既可以营造出具有自然美感景观空间的同时,又能增强景区的人文性。除此之外,将生态技术运用于景观工程中也很重要,需要从海绵城市、节能减排角度出发,采用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可回收利用的标志牌、篱笆、景观小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全面提升景区的生态环保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景观工程设计不仅要考虑生态学、心理行为学及积极空间理论等相关内容,而且要能符合景区本身的基调和主题,确保园林工程设计能够满足景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需求,然后再从细节上进行调整,以丰富园林工程的层次感,才能凸显地域文化及人文气息,才能为人们营造兼具生态之美与艺术之美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