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 PenJing8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023-12-10 21:19:24  浏览:0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谢志远,周荫庭,赵秀芳*(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园林绿化生态营建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为探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情况,给海岸线土壤生态修复改良与植被建植提供理论依据,对沿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垂直距离200m处的4个典型剖面2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pH值、水溶性盐总量、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土壤质量与盐渍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别大,普遍呈碱性。

丰水期地表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但枯水期土壤可能存在返盐情况。调研区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但水平垂直分布不均,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有效磷含量一般,全氮含量极为匮乏,难以满足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需要。为保障滨海湾新区海岸线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营建的顺利开展,建议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方案,为科学治理盐碱地提供参考。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据东莞市滨海湾新区2019年规划建设要求,对海岸线实施科学整治与生态修复措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湿地环境,营建具有东莞本土特点的滨海文化景观,对于响应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推动滨海湾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滨海湾新区是由长安镇西南部的交椅湾、虎门镇西南部的沙角半岛和威远岛组成,地势平坦而低陷,由于受到海洋与茅洲河的双重影响,堆积了大量的泥沙,经过多年沉积与历史填海活动影响,最终形成了淤泥质海岸带[1]。

此环境条件下能否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植物能否适应海洋潮汐影响,物种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能否得到有效构建与维持,尚缺少相关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探明东莞滨海湾新区海岸线部分地区本底土壤质量情况,分析土壤盐渍化与养分状况等因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判断海岸线生态植被构建的可行性,本研究针对相关区域进行土壤取样分析,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本底土壤盐渍化程度与主要养分状况进行评价,为滨海湾新区海岸线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土样采集
 
于2019年6月29日进行了研究区土壤样品采集,依据海岸线地形特点,沿海岸线垂直距离200m处,选取4个典型剖面,每个剖面采集3个样点,按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140cm、140~160cm、160~180cm、180~20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同一剖面、同一土层的3个样点的土壤样品混和为1个土壤样品,共计采集40个土壤样品,每层土样剔除杂质混匀后,经实验室内自然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供分析使用。
 
1.2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测定了调研区本底土壤pH值、EC值、水溶性盐总量、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共7项指标。土壤pH值采用电位法测定[2],土壤EC值采用电极法测定[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4],土壤有机质采用滴定法测定[5],土壤全氮采用自动定氮仪法测定[6],有效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7],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8]。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盐碱特征分析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1.1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高pH下OH-会对植物体产生直接毒害作用,破坏土壤结构[9]。调研区不同深度土壤pH值处于7.18~8.89之间(表1),土质普遍呈碱性,个别样点碱性较强,参考《绿化种植土壤》标准(CJ/T340-2016),按水饱和浸提法要求pH值处于5.0~8.0范围内,但调研区70%土层pH超过阈值,对该区域后期绿化植物建植与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1.2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是评价土壤是否存在盐渍化的重要指标,土壤中所含的水溶性盐总量达到一定数量后,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植物生理干旱,引发毒害反应[10]。调研区200cm深度内各土层水溶性盐总量处于0.23~1.79g/kg之间(表2)。变异系数是反映变量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变量的空间分布特性,调研区各土层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异系数均介于30.15%~74.56%之间,表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具有中等强度的变异性,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水平分布不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强,尤其是180~200cm土层,变异系数高达74.56%。参考《绿化种植土壤》标准(CJ/T340-2016),盐碱地耐盐植物种植土含盐量≤1.5g/kg,基本种植土含盐量≤1.0g/kg。本次调研采样时间为6月,调研区已进入雨季,存在经过雨水长时间淋洗,导致表土含盐量降低的可能,且不排除进入少雨季节土壤出现返盐现象

。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研区0~200cm表土层内土壤全氮含量极为贫乏,处于低或极低水平,难以满足常规景观植物生长对土壤中氮元素的需求。2.2.2土壤有效磷。磷元素能够有效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生根发芽,对于提升沿海地区植物风灾抵抗能力与景观效果至关重要。调研区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0.94~39.18mg/kg之间(表4),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查区0~200cm表土层内土壤有效磷含量为中高级别,可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常规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
 
2.2土壤肥力特征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2.1土壤全氮。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叶绿素等的组分,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区不同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处于129.74~911.62mg/kg之间(表3),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研区0~200cm表土层内土壤全氮含量极为贫乏,处于低或极低水平,难以满足常规景观植物生长对土壤中氮元素的需求。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2.2土壤有效磷。磷元素能够有效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生根发芽,对于提升沿海地区植物风灾抵抗能力与景观效果至关重要。调研区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0.94~39.18mg/kg之间(表4),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查区0~200cm表土层内土壤有效磷含量为中高级别,可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常规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2.3土壤速效钾。钾元素能促进光合作用,在钾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等)。调研区0~200cm不同深度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50.0~420.0mg/kg之间(表5),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查区0~200cm表土层内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均在3级以上,钾元素含量丰富,可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常规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调查与评价
 
2.2.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其含量反映了土壤熟化程度、肥力水平高低,同时,有机性质,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调研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处于13.92~174.58g/kg之间(表6),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判断,调查区0~140、180~200cm表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极高,均为1级;140~18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均为2级。但各土层有机质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为中度变异强度,表明调研区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强,尤其是80~100cm表土层,变异系数高达87.53%,异质性更为强烈。总体上看,调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可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常规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
 
3讨论与结论
 
调研区地表0~200cm土壤的检测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差别大,空间异质性强,调研区绝大多数土壤为碱性土,易产生毒害作用,常规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受到较大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受阻,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调研区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不高,根据水盐运移原理,可能是由于丰水期地表土壤经过雨水淋洗,土壤盐碱化有所下降,推测枯水期土壤可能存在返盐情况,有必要针对枯水期土壤本底水溶性盐总量进行测定。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调研区地表0~200cm土壤的检测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但水平垂直分布不均,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满足常规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一般,全氮含量极为匮乏,空间异质性较强,难以满足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氮磷元素的缺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景观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植物抗逆性减弱,不利于滨海植被群落的构建与恢复。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地理位置特殊,受到海潮、海雾与地下咸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风险高,原位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常规生态修复植物建植难度大,长期生长风险高。基于本次调查所获取的土壤质量本底数据与分析结果,建议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方案,针对土壤酸碱性与养分情况进行改良,降低土壤酸碱度,施用磷肥、氮肥等,适当增加土壤磷元素与氮元素含量,实施科学的盐碱地治理措施,对土壤障碍进行有效调控与修复,以确保滨海湾新区海岸线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营建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