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 PenJing8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2023-12-04 21:17:15  浏览:0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摘要:八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景观形式,与古典园林私有化的性质明显不同,它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构成要素,面向公众开放,并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中的艺匠精神,成为山水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典型的地域风景规划范式。通过历史文献的解读,梳理了八景文化的演历过程,归纳出“地景、天象、人文风物、植物”4种构成要素,并重点从现象学视角分析了植物要素在八景中场所营造的方法,以其揣测植物要素在场所意向构成方面的内部生成机制。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八景”作为中国传统的景观选景模式,最早起源于北宋画家宋迪绘制的“潇湘八景图”。据《梦溪笔谈》记载,“潇湘八景图”(图1)为: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等。这些画面将自然景物和人文风物、恒定景物与瞬间天象、日常体验与超常感悟相融合,营造出诗意栖居的意境,迎合了中国审美趣味,以“八景”为题的选景方法逐渐演化为一种地方景观营造模式。明清时期八景文化基本定型,遵循“潇湘八景”所奠定的基本范式,大至一省,小至一个市镇,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八景,如“内八景”“外八景”“新八景”等形式多样的八景称谓。每种景观取四字进行命名,以彰显独特的文化内涵。

八景文化的构成要素

直到现代组景形式已不仅局限于“八景”,但因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流传至今。八景文化在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初期传入日本,日本各地的八景纷纷出炉,如博多八景、近江八景、金泽八景、江户八景等(图2、3),意境悠远、充满禅意。
 
1八景文化的构成要素
 
构成八景主要有4类要素构成:地景、生境、人文景观和自然天象。地景主要指地形地貌形成景观,在八景文化中,地景又有陆地景观和滨水景观之分。人文景观包括亭、台、楼、阁、鞍、马等,有些人文要素是通过听觉感知的,如钟声、砧声、鹃啼、雁鸣等;生境又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
 
1.1地域植物
 
植物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会使植物生长受到局限性,植物为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而具有对应的地域特点,所以地域植物的选择也必然对八景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1.2人文风物
 
人文风物更多体现在诗歌等文学形式中,古人将诗歌的独特意境内涵赋予在景观艺术中,将景观艺术与人文风物相结合,建筑与自然景观互相融合。
 
1.3地景
 
地景即用人工景观和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的方式,把景观与地景文化、美学原则相互融合。这种艺术形式在八景文化中被广泛应用,是组成八景文化的物质载体[2]。
 
1.4自然天气
 
作为诗歌等文学形式经常描写到的场景。突出主景时,常在其背后或者周围利用山石、草地、天气等作为背景。以色彩、体量、虚实关系等手法衬托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天气,可产生景观变换的效果。
 
2八景文化中植物类型
 
2.1柳

八景文化中植物类型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心的北京,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地点位于中南海的太液池,该景点衬景的植株选择了姿态柔美的柳树,选用了列植手法,排列于池岸两侧,与水景相结合相得益彰。日本也有江户近郊八景的“玉川秋月”,远处山峦起伏,柳树运用孤植手法作为点景在水滨种植,柳条在微风中摇曳,让人有心旷神怡的美感体验(图4、5)。
 
2.2桐
 
这样有灵性的神木,在平江八景中的“梧桐暮雨”有大量的运用,使该区域景观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在平江县城向北10km,有一座因梧桐而得名的山,其特别的地理环境使傍晚总是飘毛毛雨,颇为壮观。梧桐山多运用孤植和列植的手法来突出重要景点和引导游客路线。
 
2.3竹
 
碧翠挺拔的老竹,犹如身披甲胄的勇士,而弯曲的新竹,又犹如温情脉脉的姑娘。在咸宁八景之中,“星星竹海”生态旅游的代表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竹海主要运用丛植和列植来表现竹林的自然排列之美,竹有5大类30余个品种,竹子头尾均衡,韧性高,竹林形成夹景,漫步其中,两侧苍翠挺拔,清风拂面,更彰显宁静、深邃的独特感观体验。
 
2.4松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从古代文人墨客描述的松的风骨,再来看泰安古八景之一的“秦松挺秀”。在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泰山景区,庭院东边石栏的小草坪中,矗立着两株气势雄浑的古松,以南北方向排开,这就是“五大夫松”,即为“秦松”,其采用孤植的手法,突出其枝条侧生,蜷曲蜿蜒的姿态美感和挺拔苍劲的风格与韵味,并在旁立碑铭记“秦松”的历史。(图6
 
2.5梅
 
融入了文学元素的羊城八景也有具象化的景观载体,以1963年的羊城八景之一的“萝岗香雪”为例。就结合古代文人的观赏方式,紧扣了历史轨迹,与此同时也和现代常提的含“梅”成语相衔接,使游园路线单向且有故事脉络。园中多用群植、孤植、列植手法。群植梅花主要应用于梅林园区内,不可等距与成排这样呆板的排列方式,梅花和搭配植株要错落有致,突出空间感,使游客欣赏组合的美感和整体的美感[3]。而孤植梅花和列植梅花就具有一定局限性,孤植梅花用于核心景观,要用特殊的品种和花色,枝干要更有动态感,常用于园区正门作为点景的存在,使园区主题更加鲜明。列植梅花用于园区道路两侧或滨水两侧,一般选用树干较为直的梅花品类,不影响游客通行,结合曲折古朴的小路,衬托出梅花的曲径通幽的情境。八景文化的现代地景载体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高雅的审美情趣[4]。
 
3植物的场所氛围营造方法
 
场所是一个现象学术语,也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感的空间,有别于物理属性的场地。传统空间观把场地看做一个孤立的、现成的位置和地点,现象学则将场地看作是历史脉络和空间肌理交汇的一个独特的境域。
 
植物不但具有形态特征的变化,也有物候特征的变化。不同的植物给人们提供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享受,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呈现不同的物候特征。故而在场所意象和场所精神营造方面,植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在八景文化中的主次位置关系和虚实变化,并结合种植的样式方法的变化,营造出别样的游客感官体验。
 
3.1点景
 
点景是抓住主要景观中的特点与空间意境,结合其文化内涵,从而高度概括,点出这个园林景观的精髓,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碑刻、楹联等,但有些也会选用孤植或丛植的植物来进行点景[5]。在八景文化之中,运用植物点景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小燕京八景之一的西直折柳、羊城八景之一的萝岗香雪、兰州古八景之一的莲池夜月等,以柳树、梅花、莲花运用孤植或列植手法来达到点景的目的。
 
小燕京八景之一的西直折柳就是其中的代表,北京的西直门是京都的“水门”,古代皇帝的每日日常饮水就取自京西玉泉的山泉。古时候,西直门外,蜿蜒的河堤垂柳成行,远处西山俊俏清秀,成为游览的绝佳地点,故名“西直折柳”。在河堤采用孤植和列植手法,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孤植的垂柳,姿态上的万千变化,使用列植手法又可以使景色更有韵律之美,清明时,新柳发芽,正是踏青游玩的好去处。
 
3.2衬景
 
衬景和主景是衬托的关系,主景为核心,居于空间层次的中心,能体现景观的主题,建筑物要主次分明,
植物的选用与配置也要分主体与陪衬进行搭配,处理好主次的位置,就可使主景聚焦在游客的视线中。形成衬景的方法有:以色彩鲜艳度低的植株衬托主景;衬景居于主景两侧,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衬景不可喧宾夺主,故植株衬景一般采用丛植的方式,使用较单一的植株来突出主景。
 
在八景文化中,运用衬景的形式有: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和苏堤春晓等,以建筑和植物衬托景色来描绘意象中的美好画面。
 
而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是将衬景运用得相当完美。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40多个品种。除了垂柳运用列植外,其余植株都运用了孤植或群植,利用孤植的植株鲜艳的色彩突出“春”的来到,而群植的植株则起到衬托的作用,列植的柳树在岸边轻轻拂动,更衬托出春意的勃勃生机。
 
3.3框景
 
框景即为利用园林的门、柱、窗等的空白之处,把植物和人文景物框入。结合独特的窗洞和门洞形式变化出千姿百态的框景效果,一般作为前景,引人入胜,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环境中求取局部小景的观赏手法。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日本室兰八景“地球岬绝景”(图7)就是其中的佳作。位于日本北海道,因被称为大陆的海角尽头而闻名,上观景台前的斜坡上有适合打卡拍照的框景背板,把下方的白色“地球岬灯塔”框住突出,同时还可以看到群植的绿色植被和北海道驹岳等渡岛半岛山脉,运用群植手法的绿色植被发挥出衬托的作用,突出在框景内的主体景物的静态美,一般作为前景引人入胜。登上观景台,俯瞰130m高悬崖上的秀丽风光,更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其他的现代框景还有拙政园东部“芙蓉榭”(图8)、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图9)、宁波国建·湾里院子(图10)、“西湖古典园林之冠”郭庄(图11)、扬州瘦西湖钓鱼台(图12)。
 
 
3.4夹景
 
夹景即游客在看景点时,两侧空间大且没有任何衬托的景观,就会显得单调无力;如以建筑或植株搭配,那两侧的景观也有观赏价值,并且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效果,会使景点更具有诗情画意。夹景是灵活运用轴线突出两侧景观的方法之一,还能起到遮丑显美的效果,增加进深感。
 
组成夹景的植株手法通常是列植或对植。在八景文化中,运用夹景的形式有:雁城八景之一的资溪九曲和沃野双峰、郑州八景之一的梅峰远眺和汴河新柳,有的以溪边树木夹景,有的以2个山峰夹景,夹景的景物各不相同,但都衬托出了主体景观的美感。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雁城八景之一的资溪九曲(图13、1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古代文献记载流域长度、蓄水总量、径流量及水文条件,资溪九曲就只能算一条小溪,而溪边两岸布满稻田,且蓄水充足,没有枯水期。溪边用列植手法种植柳树和柏树等,沿着蜿蜒的小溪,形成夹景,使“资溪”九曲蜿蜒之势更加灵动。现代资溪九曲保留了这一特点,融入更多植物进行列植和群植,“资溪”两岸景色美妙动人,又融入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雨桥,使每一段利用夹景手法的“资溪”都有不同的风韵。
 
3.5借景
 
借景的方式有很多,如远借、仰借等。因此,可以增添景观的空间层次和深度,形成空间的虚实对比、明暗变化的对比,沟通实景与虚景的空间,充分延伸场所的内涵和意境,融入景观植株,丰富视觉感受。借景以观赏的植物背景为主的即为实景,可以排列出层级关系来达到想要的借景效果,以乔、灌、草从后向前依次栽种,围合实景,形成错落有致的独特景色,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关系特点,使立体层次感更加突出。
 
其中平江八景之一的幕阜丹崖———南江镇幕阜山,海拔近1600m,屹立于湘鄂赣三省交界,高耸雄伟,
气势雄浑。利用借景手法,借以远方的群山和群植的乔灌草植物衬托内景山石的挺拔,使实景和虚景的空间层次更加明晰,虚实对比更加强烈。幕阜山以奇石、险崖、异竹、神水、飞瀑、怪洞而远近闻名,例如顶天立地、青竹扫台和沸沙泉水等景点,是区别于其他名山非常具有个性的作品。幕阜山的四季气象变化万千,尤以蒙蒙细雨后云涛雾海的变幻莫测更让人叹为观止。
 
4结语
 
本研究浅析了八景的构成要素,用以分析其在八景中的应用空间及构图位置,又用常出现在八景中的植株举例说明,并结合植株种植手法详细表述其应用。最后再以案例分析法应用作为支撑,选出有代表性的现代景观进行论证,得出如何运用造景手法利用植物营造场景氛围,并结合游客的观赏体验,营造对应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