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 PenJing8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2023-11-18 10:19:41  浏览:0
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襄阳441000;2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前襄阳市正在践行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业和美乡村。但在乡村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缺少一种成本小、见效快、易推广、可复制、村民参与度高的乡村环境提升设计方案。以旧县铺村美丽庭院微更新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口,以生态、宜居、美丽的村容村貌推进乡村环境提升建设。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和南襄盆地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人口宜居地、产业聚集区提供借鉴和启发。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2021-2025),“南漳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编号:BXLBX1166)。作者简介:万婧(1986-),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环境设计;柴昭华(1984-),男,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学、非遗文化;李娜(198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1项目背景
 
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1]”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改善人居环境这个最迫切需求、最易取得成效的事情入手,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近年来,上海、江浙等地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口,取得明显成效。以襄阳加强美丽乡村庭院建设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擦亮乡村底色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襄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做好美化乡村环境大文章,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案。
 
将美丽庭院打造与小三园模式相结合,使庭院不仅具备美观和功能性,同时融入花园、果园和菜园的元素。例如,庭院可以设计花坛和花境来种植各类花卉植物,增加花园的特色;在庭院的一角设置果树,形成小型果园;在另一角营造菜园,种植蔬菜供家庭食用。通过美丽庭院打造与小三园模式相融合,可以实现家庭庭院的美化和农村环境的改善。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还能为乡村旅游带来吸引力,促进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2项目研究依据
 
本项目立足乡村现场条件及地域文化特色,根据《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襄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文件精神,挖掘襄阳乡村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小三园”(房前花园、房旁菜园、房后果园)模式,作为美丽庭院微更新切入点,打造宜居和高品质乡村生活环境是实现乡村庭院微更新的有效路径,推动乡村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要抓手。
 
项目通过组建设计团队,结合整体性、文化性、针对性以及发展性4个方向,对旧县铺村展开具体美丽乡村环境景观设计。通过对村民问卷调查、村庄现状踏勘,基础资料收集,座谈调研,宣传教育培训,完成村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达到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挖掘村庄文化,提升旅游价值,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实现。
 
3调研分析
 
通过对襄阳市南漳县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全面深入了解江浙地区“小三园”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了解襄阳乡村环境建设的现状。
 
3.1襄阳市乡村地区“小三园”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和环境较差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襄阳乡村地区“小三园”建设始于近年,缺乏相关的规划和建设经验。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庭院缺乏规划和设计,存在整治难度大的问题。
 
3.2农民对“小三园”建设的意识和认识程度较低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民对“小三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不够深刻,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形成全民共建的局面。
 
3.3乡村环境建设在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襄阳地区,乡村环境建设主要由政府和农户自愿共同完成,但政府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全面推进“小三园”建设的需求,导致该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4政策与策略
 
针对襄阳地区的实际情况,调研选取襄阳市南漳县旧县铺村庄作为项目开展研究示范样点。通过专业模型软件设计出可视化、真实场景再现的具体方案,构建“户型模块组合”范式(单排院落空间+联排院落空间+多排院落空间)与“小三园”模式相融合,探索出3种具有襄阳地域特色的范式:单排模型方案、双排模型方案、多排模型的具体方案。
 
旧县铺村按照“一村一阵地,一村一风景,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围绕“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旧县铺村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将突出体现点线面的结合;挖掘本土文化,以乡愁和乡村特色为主,体现鄂西北地区乡村的韵味;凸显孝文化,体现创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1)单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户型较为狭窄的场所,采用“前花后果、左菜右花”的布局方式,将建筑空间和种植空间紧密结合,实现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和谐统一。
 
(2)双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户型较为宽敞的场所,采用两排院落相对布局的方式,前后院均种植花草树木,侧面种植蔬菜,打造出四季花香、果实累累的田园风光。
 
(3)多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开发商或农户集体建设的场所,采用多排院落的方式,建筑空间和种植空间相互分离,每个院落军按照“小三园”模式布局,形成花园、菜园、果园交错的景观效果。
 
单排、联排、多排的设计都考虑到邻里交往关系,既要考虑院落的半私密性,又要在私密性的基础上考虑邻里之间的交往,所以在实际设计中预留出邻居出入的道路。院落外行人道就供给其他村民或旅游人士行走,院落与院落间可以用绿篱、拱门、围墙、栅栏等隔开,既体现了私密性,又考虑到了邻里交往。
 
针对襄阳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借鉴国内优秀小三园案例,总结襄阳地域特色的“小三园”范式模型:单排模型方案、双排模型方案、多排模型方案。其中单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户型较为狭窄的场所,采用“前花后果、左菜右花”的布局方式,将建筑空间和种植空间紧密结合,实现居住环境和乡村田园风光的和谐统一;双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户型较为宽敞的场所,采用两排院落相对布局的方式,前后院均种植花草树木、侧面种植蔬菜,打造出四季花香、果实累累的田园风光;多排模型方案主要适用于开发商或农户集体建设的场所,采用多排院落的方式,建筑空间和种植空间相互分离,每个院落均按照“小三园”模式布局,形成花园、菜园、果园交错的景观效果。
 
5案例分析
 
5.1区位分析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旧县铺村地处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街边,交通便利,305省道横贯东西,距襄阳市区和南漳城区均为20km左右。东北渭水环绕,历史遗存较多,文化底蕴厚重,是卢戎国城遗址、旧县城所在地和孝子丁兰故里,2004年被县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654户2403人,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公路沿线众多农户利用农家菜、垂钓池、林果园采摘等从事农家乐旅游服务(见图1)。
 
5.2院落现状问题分析
 
5.2.1建筑风格不统一。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乡村院落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千差万别,
缺乏统一性,从而导致整个村庄外貌不协调、不统一,影响整个村庄的布局与风貌。
 
5.2.2院落空间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和功能区划,尺度和布局:院落的尺度和布局是影响其功能的重要因素。较大的院落可以容纳更多的活动,但过大的院落可能会造成空间浪费和功能不明确的问题;而布局则涉及院落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院落内部不同区域的分布,影响到空间流线和视觉效果。
 
5.2.3空间利用率低。院落空间的利用率低,即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例如,院落中的一些角落可能因为缺乏设计和功能定位而被荒废,村民的私家车辆和农用车停放无序,没有设置合理的停车位。
 
5.2.4院落空间的设施和功能不完善。设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导致空间的使用效果不佳。乡村基础设施相对城镇比较匮乏,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公共活动广场、粮食晾晒区、儿童活动区、位置不合理,影响道路美观,占用公共空间。以上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规划,没有良好的解决对策。
 
5.3人群分析及村民需求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旧县铺村人群主要在50~65岁,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平时休息时会栽一些花草,院落的主要功能还是以生活起居为主。村民对庭院的需求可能因人而异,主要存在以下需求。
 
5.3.1放松和娱乐。庭院成为村民们放松和娱乐的场所。他们可以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摆放户外家具,甚至安装游泳池或烧烤设施。
 
5.3.2社交和聚会。庭院还可以成为村民社交和聚会的场所。他们可以在庭院中举办派对、烧烤、野餐等活动,与邻居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5.3.3绿色环境。许多人希望在城市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自然环境,庭院可以成为一个创造绿色环境的地方。种植花草树木和蔬菜可以增加庭院的美观性,同时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食材。
 
5.3.4安全和隐私。一些村民可能希望他们的庭院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和隐私,可以通过围墙、篱笆或灌木丛等来实现。
 
5.3.5家禽活动。庭院也是宠物们的天堂,村民希望他们的庭院能为家禽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他们可以在庭院中跑步、玩耍和探险,同时还可以享受户外环境和自然气息。
 
5.3.6节约能源。一些村民可能会通过在庭院中种植树木和藤蔓植物等来降低房屋的冷暖负荷,从而减少能源消耗。这不仅有益于环境,还可以帮助村民降低能源消耗。
 
5.3.7美化环境。庭院也可以成为村民美化环境的一个渠道。通过选择合适的花草树木和装饰品,村民可以打造出一个美丽、宜人、有活力的庭院,为整个村庄增添生气和活力。
 
5.4旧县铺乡村院落设计总体定位与方案表达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5.4.1总体定位———文化传承。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旧县铺乡村历史遗存较多,文化底蕴厚重,尤其“孝文化”最为出名,因此在提升设计时,要有机延续历史文化,增设文化廊、老年驿站。“孝文化”可通过墙绘、雕塑、浮雕景墙等方式宣传,让当地村民或游客更加关注“孝文化”,提高大家的道德素养,让老有所依,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在尊重当地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属于旧县铺村的特色小院,院落和公共休憩场所不仅要体现文化特色,同时还要使场地满足其他的使用功能,使整个乡村的院落风格与村里的环境相协调统一(见图2)。
 
5.4.2方案表达———体现地域特色。乡村院落要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而设计,建设“小三园”,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不怕土气乡气,不求洋气阔气,充分利用体现特色的旧木料、旧砖瓦、旧农具等,布景点缀、留住乡愁。将石磨、蓑衣、簸箕、砖、瓦片、坛子等乡土元素,应用于院落中作小品设施、公共活动区的景墙、围墙、道路节点,这些乡土元素划分了乡村与城市区别,同时也增加了乡土味道。同时将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地呈现出来,使乡村的历史文化,获得更好地传承与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院落应具有实用性、观赏性、食用性可供村民选择,村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打造的院落。旧县铺村院落设计以半封闭空间设计为主,围墙可用砖瓦、栅栏等材料做成,院落空间可用铺装、绿篱、景墙划分,还可以用本地的一些乡土元素,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院落,让当地村民体验到生活的归属感。庭院的装饰可以选择适宜的装饰品,如庭院摆件、雕塑、花盆、假山等,为庭院增添美感和文化内涵(见图3)。
 
5.4.3项目策略———“小三园”模式实施。项目依托襄阳地方自然资源,挖掘襄阳乡村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打造“小三园”(房前花园、房旁菜园、房后果园)模式,实现乡村庭院微更新的有效路径。花园、菜园、果园在乡村庭院景观提升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花园的设计: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进行花坛、花墙、花草盆栽等设计,打造美观的花园景观。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如灌木、树木、草本植物等,增加花园的文化内涵(见图4)。
 
(2)菜园的设计:根据土地条件和当地气候特点,设计出合理的菜园布局,选择适宜的蔬菜种植。可以采用垂直种植、横向种植、盆栽种植等多种方式,增加菜园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同时增加菜园的实用价值(见图5)。

襄阳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3)果园的设计:选择适宜的果树种类,进行果树的栽种和养护。可以通过对果树进行修剪、肥料施用等方式,增加果实产量和品质。将果园作为休闲场所,增加果园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公共区域的果园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见图6)。
 
6结语
 
美丽乡村庭院作为提升乡村品质优质资源、推动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抓手。通过小三园模式守住“绿底子”,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融合美学、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并为其他地区乡村环境整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收稿:2023-07-19)
 
参考文献:[1]胡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及对策———以贵阳市x县为例[J].农业·农民(B版),2023(2):50-53.[2]江嘉辉,王雁鸣,马晨曦.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完善对策研究———以G省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1-3.
 
[3]浦东农家“小三园”建设亮点多[J].上海农村经济,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