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 PenJing8|盆景吧
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2023-11-15 11:39:09  浏览:0
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以山西地区为例
 
3.1坚持生态优先,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山林生态景观中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广大乡村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林景观是以山脉、林区资源为基本条件形成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应突出山水田园生态、厚植绿色生态本底,立足于“田园综合体”理念,尝试将山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文旅戏、打好生态牌,丰富景观功能;另一方面,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在“点”上展特色、“线”上丰内涵、“片”上优环境、“带”上布功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集休闲、观光、康养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山林生态景观体系,带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例如,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毗邻山西省的母亲河———汾河,背靠太行山、吕梁山等,属于典型的山水环绕式乡镇(见图1)。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首先,当地借助山脉资源、林木资源、水系资源,对附近荒山进行治理,结合区域内土质环境、水质环境选取植物品种,并坚持保护生态为先,在山头种植有香樟、凤凰木、蓝花楹、垂柳、柳叶榕、梧桐树、银杏树、桂花树、白玉兰、石榴树、白蜡树等树木,构建不同主题的林木园,其中,超过80%树木属于乡土树种[4]。其次,以林木园为基点,设计“山林花园”,利用山地改造手法堆填山地,使公园形成错落有致的竖向空间,同时,作为公园的最高处可俯瞰全园,以景观亭、景观看台、满坡杜鹃花海,结合汀步、沙海,打造少而精的景观节点。

最后,林区范围内建造医疗康养中心,完善体育活动设施,设置泳池、天然氧吧、SPA会所等,丰富景区内的服务功能。通过这种模式,凸显了田园综合体景观功能多元化的特性[5]。2022年,当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特色小镇”“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其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3.2构建文化标识,打造地域文化标识的村落景观载体
 
“文化标识”通俗地讲,就是谈及一个地方,人们最先想到的事物,例如,说到山西文化,人们会自然联想起黄土、窑洞、汾酒、晋商文化及山西民居建筑等,对于地区而言,文化标识既是独一无二的印记,也是文化形象的精髓和灵魂。“田园综合体”是针对特定区域乡村进行规划建设,文化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乡村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沃土”,“田园综合体”可以做好“根源与追寻”“传承与发扬”的大命题。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不同乡村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村落景观,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景观形式,开拓新的文化元素,使村落景观成为地方独特的文化象征,不仅能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还能提高当地旅游竞争力。
 
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例如,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和庄子乡区域的“山西黄土雕塑田园综合体”建设,在不损伤原山体、地貌、生态植被的前提下,对荒山荒坡地的原地貌形态进行微量雕琢、种草修饰,形成美丽艺术的原生态黄土地貌雕塑景观(见图2)。

建设以原生态黄土雕塑艺术与中华文化传承为主旨,用黄土雕塑讲述中国故事,打造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创新利用现有的一系列旅游资源,例如,生态观光、农业采摘等,将“黄土雕塑艺术+休闲+田园的综合体”高度融合,以凸显山西地区黄土高原地貌特点和地域特色,不断提升区域综合旅游竞争力,形成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下的“农业第一产业+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3.3立足农耕文化,构建地域文化特色的田地景观面貌
 
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田地景观常见于农田、茶田等农作物种植区域,是在农作物种植、田地规划基础上形成的景观面貌。所以,田地景观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农耕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田地种植的习惯,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容,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农耕文化倡导自然和谐,讲求遵循自然规律,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立场相契合,可以说,延续农耕文化,是建设生态宜居美食乡村的文化根脉。因此,围绕着农耕文化进行田地景观设计,通过“农耕文化+田地景观”设计,打造集种植、观光、田园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景观项目[7],更能够彰显乡村地区的农耕特性,塑造地方文化标识、景观品牌。
 
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例如,太原市晋源区的稻田公园,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稻田公园(见图3),也是新型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其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启动“晋源稻花城”项目,培育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即花卉园艺、特色林果、文化旅居、晋祠大米、设施蔬菜,不仅可以因地制宜,将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串联成片,实现“产、景、城”融合发展,而且可以统筹兼顾,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关系。目前,稻田公园已经成为了太原市网红打卡地,靠着稻田公园,花塔村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0余万元。
 
3.4文化融入水域,设计多功能、特色化乡村水系景观
 
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孕育了各种文化,水环境设计不仅要结合建筑,还要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科学布局植被和水的流向,形成自然生态的水环境景观。有水不仅可以形成小气候,还可以营造具有文化象征的特色空间,由于水具有变化莫测的形态和悦耳动听的声音,与水融合的环境具有灵动性和诗意。山西地区河流众多,全省有河流240条,具体包括有汾河、沁河、三川河、漳河等,以河流串联沿线各地区,可形成规模化的水系景观,结合多样化的人类活动和地形地貌,又可构成大量文化景观节点。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乡村地区重视河流保护,不少乡村借助这一契机,将地域文化与河流资源优势进行结合,设计了多功能、特色化的乡村水系景观,既做到了水环境保护,又美化了乡村环境,吸引不少外地游客观光体验[9]。

山西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设计方法
 
例如,山西晋中市“三河源基地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域内拥有松溪河、潇河、清漳河3条河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富足,是天然的氧吧。项目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将田园综合体与潇河、松溪河、清漳河发展融为一体,贯穿生态与环保的理念,逐步形成以天池沟狩猎场、平盛生态园、恋思水库为核心区的避暑休闲生态旅游格局,打造出现代都市人的梦里桃花源(见图4)。
 
4结语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与地域性文化的契合性体现在两者之间的互补上,地域文化能丰富田园综合体景观内涵,更好地彰显出乡村景观特色。田园综合体景观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载体,推动广大村民、游客对地域文化的认同,达成两者相互发展的目的。

“田园综合体”理念被提出以来,山西地区一直在探索地域文化与田园综合体景观的融合设计模式,通过对部分山西地区乡村田园综合体景观与地域性文化融合设计案例分析可知,其设计模式与理念集中于生态优先、文化标识构建、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融入水系景观等层面。借鉴这些乡村地区的成功案例,应坚持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山林景观、地域文化特色联系村落景观等路径,以更好地促进田园综合体景观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