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 - PenJing8
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
2023-11-14 09:34:16  浏览:0
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用地和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联系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纽带,也是体现城市生态功能与形象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场所精神分析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将“场所精神”与“景观改造人性化”相互联系,研究城市公园中人和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理想的休闲空间的创建方式。
 
1.研究背景
 
1.1城市公园改造的重要性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的健康蓬勃发展,城市化加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急剧上升。广大城乡居民对亲近城市自然生态有着浓厚愿望,休闲要求也大大提高。而城市公园绿地则是广大城乡居民最直观、最方便能够触及的都市自然生态场地。

城市公园绿地在旅游休憩、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活动、树立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功能[1]。然而,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和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公园逐渐丧失了场地个性,呈现千篇一律的自然形象,无法反映城市历史人文面貌,也无法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很多城市公园由于太老、旧且功能相对单调,完全没有场地文化特征,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生活需要和个性需求,因此公园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各类城市公园的改善与完备工作,对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城市生态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至关重要。
 
1.2城市公园改造需要场所精神
 
当今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为适应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对城市景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的自然风貌、场所精神等受到了大量损害,城市面积逐年减少。而另一方面,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大大地限制了城市景观改造。在此设计思想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往往忽略城市文化乃至城市风景本身的内容,侧重于建筑设计的外部形式,导致城市公园在规划与改造时,没有表现地方场所文化精神,变得空虚而没有“生命力”。

于是,在城市地方精神的失落历程中,城市公园的场所精神日渐湮没。怎样重拾历史,提高人们的城市历史归属感、人文归属感,笔者认为,首先应对于作为城市绿化的城市公园加以文化整合,彰显地方文化,让它顺应时代的进程,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又要做到吸收更加新颖的元素,进行继承和创造。
 
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
 
 
2.依托场所精神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的理论基础研究
 
2.1场所精神与城市公园的内涵及概念
 
2.1.1场所精神的内涵
 
“场所精神”的原文是GeniusLoci,由拉丁语直译为汉语的。它最初可追溯到罗马时代,因罗马人的传统神话信仰,世上万物必有与自己所对应的灵魂。因此,建筑意指一切有灵的本体存在,同时,罗马人也将这样的精神理念植根于自身的建筑物之中,从而产生了以罗马万神庙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以巴西利卡为代表的公共建筑以及中庭式住宅设计等多样建筑形式,并出现了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样流芳百世的建筑巨制。这就产生了后来世界各建筑巨匠们对“场所精神”的诠释与应用,并最终总结出“场所精神”一词[2]。
 
“场所精神”源于建筑,并提取自建筑的应用,是千百年来众多建筑大师的智慧结晶。挪威建筑史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理论为底,从建筑现象中整理提炼出“场所精神”[2],它是对建筑的一种“文化转向”。其实城市设计对开放空间的关注也并非直指文化的一步到位,而是历经一系列的发展历程,才慢慢探索到“场所精神”之于空间的重要精神与文化属性。

随着“场所精神”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它的精神文化属性广为传播,景观、规划等领域也开始加强对“场所精神”的塑造。基于此,“场所精神”在城市公园景观改造当中的探索应用便显得重要而紧迫。
 
2.1.2城市公园的概念
 
2018年2月11日,到四川省考察,在天府新片区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城市公园”崭新概念和发展新模式。城市公园成为完全反映新核心价值观的城市发展高端形式,强调以群众为核心、以自然资源为导向,将城市公园形式与城市空间结构有机融合。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应该归纳为“一公三生”,即公共服务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一公三生”同样就是“城”“市”“公”“园”四字所表达的含义的汇总,塑“城”美化城市、兴“市”环保低碳、奉“公”服务百姓、联“园”涵养生态。
 
2.2场所精神与城市公园的关系及建立因素
 
2.2.1场所精神是城市公园的灵魂所在
 
看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活力,看看它街道两侧的都市景观与城市公园的建设就可以略知一二。场所精神在城市公园中具体地由现场的环境以及特定性质所表现出来,属于某种情感上的特殊表达方式和对精神的升华形式,它更像是一个都市的灵魂。因此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通常都带有场所精神,使体验的市民更具有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2.2.2场所精神是城市公园的景观目的
 
方向感、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场所精神[1]的三个特征,它们不单单是场所必须具有的环境特质,对历史与城市公园的整体设计效果来说它是终极的设计目标。而现在这个年代,景观的整体设计效果单纯寻求视觉上的享受已远远不够,精神环境的和谐与心理的相互抚慰则更加关键,关键是人们在游玩之时如何树立起更强烈的场所感。而对景观的整体设计效果而言,有没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场所精神特征,则将是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嘉兴南湖景观区域景观提升工程
 
2.2.3城市公园中场所精神建立的因素
 
(1)自然与生态。影响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和生态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天然水体、岩石、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和生态元素形成的特定场景[1],让人对场景获得熟悉的感知。水体、岩石、植物等可作为城市公园的自然元素。这些含有自然元素的景观的质感、色彩、明暗影响着整体,也对公园的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场所精神传达出来[1]。同时,自然场所是生态的一部分,应注重场所生态调节的实现。
 
(2)人文与历史。人是城市公园的使用主体,是“场所精神”形成的核心。人文因素与历史因素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为所有具有特定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如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特殊记忆等。城市公园的主题大多是根据不同的城市文化或自身人文因素而设计的,如名人公园、墓陵公园、文化公园、植物公园等[1]。
 
(3)空间与环境。这里的空间因素和环境因素特指支持人类特定活动的空间。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环境是空间因素的主要内容[1]。除了人造景观,许多自然景观也可以提供空间和环境信息,例如某树木、岩石、水体可以成为记忆的节点,山谷和溪流可以成为前行的道路,开阔的空间和震撼的视觉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可以使用不同的景观元素,产生不同的识别功能,用于景观设计,营造不同的氛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