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品系木奶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分析
摘要:为了给木奶果Baccaurearami?ora幼苗的遮阴养护提供基础支撑,以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置于室外和室内2种条件下,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分析木奶果幼苗的光适应性。2个品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合效率(Yield)和稳态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低,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高;电子相对传递效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高,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低。在不同条件下黄皮品系的各项参数比红皮更优,其光能利用率更高、热耗散更少和电子传递能力更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木奶果Baccaurearamiflora为叶下珠科木奶果属常绿乔木,别名有木赖果、蒜瓣果、麦穗等,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老挝和泰国以及我国西南部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区[1]。木奶果的树体优美,具有热带雨林植物“老茎生花”现象,果实着生于树干或老枝,具多种颜色,趣味性和观赏性强,可作行道树。但是,木奶果在幼苗期具有阴生植物的特性,在中龄时期具有阳生树种的特性。在高光强或者重度遮阴的条件下,木奶果幼苗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2]。对木奶果施加不同光照强度后,它们叶片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光照强度的变化对幼叶生成的影响最为显著[3]。不同品系木奶果苗木的光合生理特性确实存在差异[4]。
叶绿素荧光技术是一种以植物体内叶绿素为探针,对植物无损害,能够反映植物光合特性的新型诊断技术。它是通过分析各荧光参数,来获取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利用途径的信息。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分析各种胁迫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且其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具有不破碎细胞、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应用。对不同品系的木奶果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分析,可便捷地选择出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系。
本实验以广西防港镇防城区那梭镇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室内和室外2种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木奶果不同品系幼苗的光适应性,为木奶果养护提供基础支撑。
本实验以广西防港镇防城区那梭镇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室内和室外2种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木奶果不同品系幼苗的光适应性,为木奶果养护提供基础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所在地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108°12′E,21°73′N,海拔20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3400mm,年平均气温为22°C。这里日照充实,气候适宜,雨水充裕,终年无霜冻期。
1.2试验材料
选择那梭镇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培育,给予正常的水肥管理。将每个品系幼苗分成2个组,每个组为5株,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下进行处理。室外为无遮挡的育苗地野外环境,室内为育苗地里的两侧无遮挡、有光亮的屋内环境。
用于试验的红皮和黄皮品系幼苗的平均株高分别为0.53m和0.56m,取当地的土壤,使用高50cm的黑色盆栽袋养护了1个月,生长状况良好。
1.3试验方法
2022年3月21日当地为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24℃,西南风3级,相对湿度92%,紫外线中等。于8:30—9:30、11:30—12:30、14:30—15:30、17:30—18:30四个时间段,使用2台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同时测定室内和室外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每个组随机选取3株,然后在每株选择3片受光一致、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量,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
获取参数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将叶片提前进行暗适应30min后,直接测得PSII(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接着打开光化光对叶片进行照射15s,测定各正常照光条件下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或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电子相对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数值。
获取参数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将叶片提前进行暗适应30min后,直接测得PSII(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接着打开光化光对叶片进行照射15s,测定各正常照光条件下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或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电子相对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数值。
1.4数据记录与分析
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Origin软件进行绘图。
2结果与分析
2.1Fv/Fm比较
Fv/Fm是检测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指标,是较常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测定前需要将待测叶片进行暗适应30min。Fv/Fm可反映植株在逆境胁迫下的光抑制情况[5],其值愈高,则表明植株的光能转换效率更高[6]。
试验结果(图1)显示,在9:00-18:00,2个品系的Fv/F,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均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2:00的FvlF,明显降低,主要因为中午光照强度较高,PSII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叶片受到光抑制的程度高;而在早晨和晚间光照强度较低,Fvl只],的值较大。通过比较发现,2个品系的FvlF,数值也呈现明显的差异,黄皮的Fv/F,数值在室内和室外全天皆高于红皮的值,说明黄皮品系在不同光强下受到光抑制的程度较低,其PSII的活性较高,光能转化效率更高。
2.2Yield比较
Yield代表了叶片在PSII反应中心部分闭合时真实的原初光能捕获效率[7],从数值上可以判断出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Yield的数值愈大,则说明植株PSII的活化程度愈高,对光能的转化速率愈高,可为光合作用的碳同化过程积累更多所需的能量[8]。
试验结果(图2)显示,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2个品系的Yield均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为中午12:00光照强度较高,叶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光抑制,Yield出现明显下降;而早晨和晚间光照强度较低,叶片受到光抑制较弱,Yield的数值较大。同时通过对比,两个品系的Yield数值也呈现明显的差异,黄皮的Yield数值在全天皆高于红皮的值,说明黄皮品系具有更好的光合潜能和更高的光能利用率,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积累的有机物更多。
2.3qP比较
qP表示植物PSII捕获的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效率,值越大,表示PSII电子传递的效率和光合效率越高[9~10]。
试验结果(图3)显示,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2个品系的qP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2:00的qP值最低,主要因为中午光照强度和温度较高,植物PSII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被释放。同时通过比较发现,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2个品系的qP数值呈现明显的差异,黄皮的qP数值在全天皆高于红皮的值,说明黄皮PSII的电子转移能力更强,PSII激发能量的捕获效率更高,光合效率更高。
2.4NPQ比较
NPQ表示PSII天然色素吸收的光能中不用于光合作用,而是以热的形式进行耗散的部分,其反映植物在高强度光照下对其自身的保护能力[11]。
试验结果(图4)显示,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2个品系的NPQ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早晨和晚间的NPQ值较低,主要原因为光照强度和温度较低时,植物吸收的光能被最大限度用于光合作用。在中午光照
强度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光能以热的形式散失的比例大,因此NPQ的值较高。通过比较可知,在不同条件下2个品系的NPQ数值也呈现明显差异,红皮的NPQ数值在全天皆低于黄皮的值,说明其发生热耗散较少;黄皮在全天的NPQ数值明显较大,说明其热耗散较多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2.5ETR比较
ETR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效率的快慢,其数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时,ETR的值便维持在一定的水平[12]。
试验结果(图5)显示,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2个品系的ET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2:00ETR的值最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植物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随之较大;早晨和晚间的光照强度较低,ETR的数值较低,植物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随之较低。通过比较可知,在不同条件下2个品系的ETR数值也呈现明显的差异,黄皮的ETR数值在全天皆高于红皮的值,说明黄皮木奶果幼苗具有更高的光合电子传递效率。由此可推测黄皮品系的光饱和点高于红皮,黄皮品系的耐光抑制能力更强。
3结论
本实验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下对2个品系木奶果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黄皮木奶果的F/FYield,NPO,qP和ETR在全天均高于红皮木奶果的值。试验结果表明,黄皮PSII的活性较高,其在不同的光胁迫环境下具备更高的耐受性,能将捕获的光能更多地转化为化学能,其光能转化效率较高,光合特性更强,因此更易于养护。该结论为木奶果的养护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单凭早期木奶果的生长特征难以进行不同品系的比较和选择。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检测技术,对不同品系木奶果幼苗的叶绿素荧光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可更为直接获知品系间的光合特性差异,进而更有利于品系选择或者进行养护管理。其是一种较理想和方便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