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研究的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 - PenJing8
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研究的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
2023-11-04 10:09:26  浏览:0
基于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研究的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文化的演变,传统山水理法与现代人文需求发生了碰撞。如何传承中国山水理法去构建现代公园的山水格局是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和案例研究法,探讨传统山形水系理法和现代公园山水空间构建的传承演绎。通过成都东安湖公园山形水系的营建,实践了“因灌成湖、借水成山、山水成景”的传统山形水系构建理法,打造出一个兼具传统山水骨架和现代游赏功能的开放型城市公园,为中国传统山水理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实践案例。
 
自古以来,山形水系作为中国园林的骨架与血脉,在一座座园林中再现山川的秀美逶迤,在一次次地形塑造中再造锦绣大地的湖泊风光。然山水不仅是见山见水,还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无法取代的精神价值。传统文化中,山水作为古代圣贤沟通自然的介质,架起人类与自然的桥梁;当代园林通过掇山理水,贴近山川自然,感受物我交融的精神世界。
 
山水,是代代的传承。古代造园家分水裁山,给世界留下了宫苑名园与独特技艺;今天,规划设计者梳理场地水文地质资源,营造现代园林的空间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文化的演变,传统山水理法与现代人文需求发生了碰撞。如何运用前人的形式技法构建现代公园的山水格局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公园景观的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城市居民对优美的山水环境愈加向往。但现代公园往往受地理空间与水资源匮乏等条件的限制,而忽略了山水空间的研究与塑造。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带来汪洋万顷的自然感受,在立足原始设计的系统与架构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掇山理水艺术,探索当代山形水系的自然发展路径。
 
以成都东安湖公园为例,梳理山水形态、山水尺度、山水意境等有关内容,将中国传统园林的山形水系理法与现代公园景观设计进行耦合研究,并在东安湖公园的山水景观构建中加以推敲实践,以期为中国传统山水理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
 
1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概述
 
前人掇山理水梳理空间,将其技艺撰写成文又代代相传,将山水艺术与诗情画意延续至今。造园家眼中的山水是“一拳代山,一勺带水”[1],《长物志》里文震亨对多种水体形式进行分类概括,基于中国传统思维对山水关联性与布局比例进行论述,反映了“师法自然”的哲学观念;《园冶》中“掇山”一篇在山水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计成主张掇山“未山先麓”,理水“先究源头”[2],设计随高就低、因地制宜,不同的山水资源造就别样的载地属性,营造山水交融、旷奥秀趣的园林空间。画家眼中的山水是“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3]。《林泉高致》中郭熙以山水度人,水如血脉般辅以山川,山形水系彼此承载依托,构建出画中的山水格局。
 
近现代对山水的探索一方面以古代理水技法为依据,提炼现代山水连接方式;另一方面分析历史名园的山水关系,探究造园家的设计意图。《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彭一刚先生主张自然之趣与人工之美有机结合,综合近现代构图理论与空间概念,剖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空间布局形式与造景手法。《苏州古典园林》中,刘敦桢先生以苏州园林为例,深入总结分析了古典园林的掇山理水技法,为后续的山水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合众多文献的阐述,本文从山水形态、山水尺度和山水意境三方面概述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
 
1.1开山绕水,起承转合
 
园林骨架之美在于山水间的流转变换,累叠山峰、挑水相缠,以地形宽窄深浅营造动静相宜的山水布局;山脉既毕、水波又起,以山峰谷地、水潭溪涧构建出起承转合的空间形态。
 
“宅不应一眼望尽”[4],园林营造之始梳理山脉,但闻水声以土丘起伏藏景为“起”,引游人入境;依山入园越过几处屏障,见得一汪潭水“承”接空间;山脉起伏,空间辗转开合,行到水穷处时又给“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游览园中步移景异,“合”为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给人“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空间感受。
 
1.2旷而不敞,奥而不邃
 
旷奥空间作为营造景观序列的精髓,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游览感受,然过旷或过奥,都无法构建出旷奥秀趣的空间意境,故园林追求中和之美,即旷景不至一览无余,奥景不至幽暗深邃[5]。水面乏味少趣则运用岛洲长堤围合空间,将辽阔水面藏于岛洲之后,随着游人的脚步逐渐展开这幅亦透亦隐的山水画卷;山脉平缓则堆叠山丘岗阜,通过收放开阖平衡旷奥景观,山脉似断欲连,空间交织转换,给游人带来丰富多元的空间体验。
 
1.3三远变换,步移景异
 
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3]。“高远”意在山川峭拔、高耸突兀,自下仰望以一川障目,给人高山奇险之感;“深远”意在层峦叠嶂、山境幽静,自前山窥后山,山间参差错落、明晦难定,给人缥缈深幽之感;“平远”意在山脉绵延、舒缓有致,在此山望远山,因云层薄雾遮掩而渐远渐淡,在迷蒙烟水中带来闲适无尽之感。
 
水亦有三远:阔远、深远和迷远[6]。“阔远”之水,汇聚山泉溪流,目光所及之处浩瀚平静,立于水前给人豁达舒展之感;“深远”之水,由高山相衬、水脉连贯,水面更显幽远绵长;“迷远”之水,水岸宽窄多变、迂回曲折,
溪涧相连不见源头与水尾,给人扑朔迷离、连绵不绝之感。山水连枝,彼此交融变换,将游人从咫尺山水园林带入视野之外的无尽精神空间。
 
2古今案例分析
 
通过对古今园林山水形态的分析,找到传统山水艺术融于现代景观环境的手法,进而建立现代人文情感与前人山水审美范式的联系。
 
2.1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研究的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
 
杭州西湖园林历史悠久,城园之间山水连绵,水面开阔而景旷,造园师利用天然湖泊,以长堤岛屿分隔空间,形成了“两堤三岛五湖”的独特山水格局。“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3],造园师以笔断意连的手法表达空间层次的推移转换,呈现“奥如”之景。水面收合聚散,山峦堤岛层层叠叠,虚实转换使游人仿佛置身于无尽空间。长堤横断划分湖面亦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苏堤贯穿南北、白堤连接孤山,游人穿行其中移步换景,体会言之不尽的景观意境(图1)。

 
 
承德避暑山庄水面不及西湖旷阔,不求云水苍茫之势,只为营造山环水绕、水脉连贯之景。造园师结合场地尺度,堆叠洲岛形成连绵岗阜,使水面与洲岛面积相近,划分各类场地空间,在咫尺之间打造“岩壑幽胜、宛若天成”之感[6],借助凹凸岸线构建山水视廊,使“山无止境、水无尽意”,建立多层次园林空间(图2)。
 
2.2近现代园林

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研究的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通过梳理自然水系,以岛屿分隔出大小不一、曲折多变的水面,营造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山水格局。西部山岛起伏曲折、宾主相宜,相互交织收束形成一条蜿蜒水系,水景幽闭之处空间极为收束,不知源头水尾,给人“迷远”之感。水体往东一部分流入小南湖,由狭长闭塞转至开阔明朗,营造“阔远”之境;一部分水流入红鱼池,形成内聚水面,外旷内幽,营造不知潭水深几尺的“深远”之景。水域萦绕岛屿相连,堤岛似为一体,给人景深不尽之感(图3)。
 
北京世园会园区规划以“画中山水、诗意田园”为景观立意,依托优良山水形貌,远借海坨山脉作为场地背景,与园内山体遥相呼应,颇有“平远”之意;造园师续其海坨山余脉,堆筑大小体量不一的山峰,山岭重重叠叠,营造“深远”之景;堆筑主山“天田山”俯瞰全园,峰峦嶙峋,更显山之“高远”。园内贯通妫讷水脉,营造溪流林泉、水系灵动的游赏景致,山水连枝,相得益彰,形成迳抱幽山、水随山转的骨架特征[7](图4)。

园林掇山理水发展到今天,不仅是对设计手法的传承,在水资源利用上也有了更好的方式——开源节流。园区规划中,“开源”即引妫讷河水入园以湖吐纳,“节流”则考虑水质净化与水体循环,选取曝气加氧、多级净化等方式,建设可持续的山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