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 PenJing8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2023-11-03 10:13:06  浏览:0
3亲水营造及步道系统构建
 
西宁中心城区呈现“三川一水”的十字形水系格局,即西川、北川和南川汇聚于湟水,向东流入黄河。在河道两岸,曾经筑起了高高的挡墙,用于阻挡季节性洪水对城市的破坏,河水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躯壳里,人和水完全隔绝,人们只能在大堤之上活动休闲,无法与河水产生互动。长久以来,西宁的城市河道滨水空间都无法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而北川河的打造是一个新的契机,需要摒弃先前河道治理的设计思想,还西宁市民一个看得见水、摸得见水、临水而居的高原水城。
 
双河道的设计完美解决了防洪和清水的问题,但由于北川河河道纵坡达到4.5‰左右,5km长的河道,上下游落差达22m。为解决亲水问题,需要在河道上分级设置滚水坝以形成稳定的水面,从现状地形的高差关系、土方造价和美学三方面进行研究,和水利设计院共同确定了滚水坝的位置、跌水高度及外形设计。

亲水营造及步道系统构建

水坝设计摒弃了古板单一的传统形式,以景观的手法进行打造,融入文化内涵的同时注重参与性,由于其特殊的造型和体量,建成之后,景观水坝迅速成为北川河上的网红打卡点。如水绕旧城则以城墙造型为主,以“九水归一”为理念,让水坝增添了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图5)。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孤旅涉水以商贸驼队雕塑为主景,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图6)。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天落银河则利用4.2m的跌落高差,形成下穿式隧道,为游人提供不同的赏水视角(图7)。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考虑到市民游玩及亲水的需求,北川河建设了完善的步道系统,主要可分为绿道、滨水步道及支路三部分。绿道贯穿河道东西两岸,通过南北两侧基本形成环线,并融入大西宁的绿道系统之中,是北川河最主要的景观通道。滨水步道临水而设,在保证其连续性的同时,根据河岸变化在道路材质、线形方面增加丰富度,并通过5座景观水坝步道系统,增加滨水步道东西两侧的联系,使亲水步道充满乐趣(图8)。

支路系统包括连接绿道和滨水步道之间的园路、广场及栈道,以人性化为出发点,尽量增加游线长度,丰富园路密度,完善无障碍系统及停留空间,整体形成完善、合理的交通布局。
 
4“文化走廊”的景观表达
 
西宁历史悠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在梳理其重点文化,尤其是在西宁发展史上有重要性和独特性的文化之后,选择昆仑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分成5个大片区进行展示。
 
依据北川新城城市发展方向,文化定位沿河道南北向展开,形成由北到南“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时空线索,分为怀古园(神话篇)、养生园、怀古园(史诗篇)、河湟园和夏都园5个主题景观区。景观的展现方式也从质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向精致大气的现代景观转变,从植物特色、铺装材质、构筑物风格、雕塑样式等方面都给游人带来直观的氛围感受。
 
在5个分区中,神话园主要展现昆仑神话的传说故事;养生园展现佛教、道教、藏传佛教的养生文化;怀古园是整个园区的重点,用2km的绿带讲述了西宁从人类繁衍到封建王朝灭亡将近5000年的历史;河湟园展现的是西宁5个主要少数民族,回、藏、土、撒拉、蒙古族及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特色;夏都园以“昆仑玉”为构思,展现新时代的西宁魅力。
 
在文化表达手法上,主要通过雕塑、建筑、构筑物、景墙小品、植物烘托等方式来体现,5km长的河道两侧共布置有28组文化场景,这些文化景点成为北川河区别于其他公园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人们了解西宁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如拔山举鼎的古羌人无弋爰剑,是西宁历史记载的第一位部落首领,用古朴、简陋的元素还原古羌生活场景,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古羌文明。道法会元以《易传》中所描述的八卦为基础,形成该区域的中心景观,以道、两极、四象、八卦依次外扩,以广场的形式感悟宇宙之元。大禹治水以景墙的形式,展示这一著名的昆仑神话故事(图9)。



西平初现场地意在为“汉军西进湟水,修建西平亭”的历史事件建立回忆,以累叠的门楼、汉军雕塑、石滩、残墙等来进行景观叙事(图10)。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步道系统构建

墙影昔现展现的是清代西宁繁华的商业气氛,参照老西宁原有北城门的样式,对城墙主体进行局部恢复,两侧辅以残墙,城门内设置若干雕塑,展示当年繁华的马市、茶市等场景(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