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镇水街研究案例
盐镇水街的选址位于盐城串场河边,独特的地理区位赋予了水街厚重的历史背景,因此在项目的设计规划与建造过程中,处处贯穿了盐城的城市文脉。设计主要从场所精神、空间布局、设计元素3个方面继承并展示了盐城的核心历史文化(图1)。
3.1挖掘场地的场所精神:串场河的盐运文化
串场河南北贯穿盐城主城区,是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串场河自古就是盐场运盐的主要水上通道,盐民依水而居并逐步扩展,最终形成城市,因而串场河被誉为盐城的母亲河。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的生活场景逐渐在记忆中淡去。盐文化是最具盐城当地特色的核心文化符号,为了重塑盐城“百河之城”的形象、提炼盐城“盐文化”历史[3],盐城市政府决心以串场河为中心,重新规划沿河景观,打造文化节点,创建海盐文化风貌区[4]。在以表现盐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串场河滨河景观带与海盐博物馆相继建设之后,以表现盐城“水乡文化”的盐镇水街景区终于付诸实施。
海盐文化风貌区以串场河城区核心段3km范围为核心区域,涵盖串场河景观带、海盐博物馆和盐镇水街景区三部分,其中串场河景观带以室外场景再现煮海为盐的历史为主线,海盐博物馆以多维度的展陈方式生动展现盐文化,盐镇水街则是以盐商、盐衙门、盐宗祠等场景为载体打造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图2)。
3.2提炼水街的空间布局:草堰民居的水乡风情
草堰位于大丰,是盐城古民居保存较好的区域,历史上范仲淹修筑范公堤,造就了如今古镇的繁华。草堰民居[5]大多依水而建,有着悠久丰厚的桥文化和井文化,拥有盐城最古老的永宁桥及108口古井,丰富的水资源与青砖青瓦的建筑烘托了盐城特色的水乡风情。
盐镇水街继承并凝练了草堰民居的整体特征,将水乡婉约的气质与苏北城市的干练风格结合在一起,以表现草堰水文化、民居文化、桥文化为主要特点[6],使用传统园林的经典空间处理手法,以一条水系为主要景观及交通轴线,沿河岸设置若干围合、半围合的建筑院落与广场空间。通过蜿蜒曲折的水系布置、高低错落的临水建筑空间安排,以及水景与建筑空间在转角处的相映成趣,恢复盐城“依水而居、以船代车”的生活情境[6],营造具有盐城特色的水乡氛围。
水街的主题自然是“水”,因此在街区特色上全方面再现了水生活场景:除了乘船而行,还需要创造多种亲水空间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水街整体采用回字形布局结合折线的水系布局方式,建筑院落临水依次排开,形成临水街巷和院落等空间,充分还原了历史上沿串场河岸的生活场景;结合区域防洪需求,临水空间采用双层设计(图3),上层为建筑及主要活动空间,下层为亲水步道,并利用高差创造出临水码头(图4)、露天戏台及其对岸的阶梯式亲水广场,方便游人观看演出和休憩(图5)。
以南北向蜿蜒曲折的河道水系作为主要的景观轴线和水上交通游线,同时布置东西向3条景观次轴线,形成盐商会馆、天水广场、傍水人家三大围合空间,依次形成院落空间、广场空间及街巷空间3种水街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