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寺观树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 PenJing8
重庆主城寺观树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2023-10-30 13:36:54  浏览:0
3.1重庆主城寺观树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重庆主城寺观树种资源丰富,保存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有文化内涵的树种及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树种,是宝贵的种质资源库。寺观内外共有329个树种,其中32个树种被收录于《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树种名录》,含罗汉松、银杏和缙云卫矛等具有道教、佛教内涵及实用价值的宗教树种和乡土树种[33]。在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下,这些植物在寺观内外得到妥善的保护,使寺观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库。

重庆主城寺观树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尽管寺观园林具有重要的树种多样性保护价值,但道观、佛寺树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本研究发现,道观树种的香农-威纳指数仅与城市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本研究中城市化率在41%以上的地区没有道观存在(图5d),这可能与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有关。相较于佛寺,道观更倾向于建设在自然程度较高的地区,并着力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道观内外环境也因此联系紧密[18]。而随着城市化率的升高,生境逐渐均一化,土壤退化且栖息地破碎化加剧,自然植被成分减少,不再适宜于自然植被生存,道观的生物多样性也就逐渐降低[34-35]。

不同的是,佛寺的香农-威纳指数与佛寺的面积、建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满足物种多样性随取样面积增大而增加的“种-面积”关系[36]。此外,建成时间长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护并促进群落自然演替,使其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进而提升物种多样性。综上,道观和佛寺树种多样性相关因素不同,因而保护和利用寺观植物资源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3.2道教和佛教对寺观树种的选择偏好
 
道教和佛教对寺观树种选择偏好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来源角度,宗教树种地理来源的热点区域与宗教起源地相关,但佛教因为替代佛教树种的存在,其宗教树种地理来源的热点区域还扩展到了佛教起源地之外;

2)植物利用价值角度,道教和佛教都倾向于选择具道教、佛教及传统文化内涵,并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植物;

3)宗教教义角度,道教倾向于选择本土植物以便与周边环境融合,而佛教更倾向于选择宗教树种以体现其宗教氛围。
 
3.2.1道教和佛教对宗教树种地理来源的选择偏好
 
道教和佛教的宗教树种的地理来源都与2个宗教发源地有关。二者都倾向于选择与其宗教发源有关的地区的树种,但道教与佛教因其宗教起源地不同,宗教树种的来源地也有一定差异。重庆主城道观中道教树种来源的热点区域是浙江、四川和湖北等地,与具有深刻道教文化寓意的“洞天福地”省际分布特征相吻合[37]。这可能是因为四川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而湖北、浙江道观体量、数量大,对道教发展影响巨大[17,38-39]。

重庆主城佛寺中原始佛教树种的热点区域是印度,这可能是因为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替代佛教树种热点区域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东。四川和贵州与重庆相邻,可能与重庆有较多共同的替代佛教树种,因而是替代佛教树种来源的热点地区之一。此外,考虑到原始佛教树种多为热带树种,因此在选择替代佛教树种时可能会对来自热带及南亚热带的树种有一定偏好,所以云南和广东也是替代佛教树种来源的热点地区。
 
3.2.2道教和佛教对寺观树种利用价值的选择偏好
 
在利用价值方面,道观和佛寺植物都倾向于选择与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契合,并能够满足宗教日常生产功能(香供、果供和花供等)的树种。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40],本就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相互渗透和影响。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能在中国立足亦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本土宗教相融合,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41]。因而道教、佛教都会倾向于选择含道教、佛教及传统文化内涵,并具有一定的宗教日常生产功能的植物[42]。

例如,重庆主城寺观中树种最多的科是蔷薇科,其包含许多常见的水果、花卉和药材,具良好的生产与观赏价值[43]。此外,寺观中出现频率均比较高的树种为木樨、黄葛树、构树、银杏和樟。其中,木樨的果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药材[44],其香味被佛教用来比喻戒德及如来的功德[45]。黄葛树与菩提树同属,形态相似,是川渝地区的“菩提树”,构树在佛教中常用于制作经书[46],香樟是制作香料的原材料且含宗教礼制森严之意,这3种树种都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乡土植物。银杏在道教中是追求长生和成仙的象征[33],在佛教中则是菩提树的替代树种[47]。
 
3.2.3道教和佛教在寺观树种的选择侧重差

道教和佛教在寺观树种的选择侧重差
 
尽管道教和佛教都与传统文化有所融合,并都对其寺观树种有选择偏好,但因2种宗教的核心思想不同(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而佛教重宗教氛围),二者对树种的选择侧重也不同:道教倾向于周边植被的树种,佛教倾向于宗教树种。因此,道观园林虽然在结构上与佛寺园林相仿,但道观内部的宗教树种比例和相似性都显著低于佛寺(图3、6a),且道观内部与其外部周边植被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佛寺(图6b)。

而佛教注重宗教氛围与宗教威严的彰显,通常佛寺周围须种有和佛教有关的植物。此外,佛教所构想的极乐世界富含丰富的园林基本要素[20]。因此,佛寺在植物物种的配置上较为固定,宗教树种比例和相似性也更高(图3、6)。
 
3.3重庆主城寺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寺观园林树种资源丰富,是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但道教和佛教对树种的选择偏好不同,利用道观和佛寺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应有区别和侧重。本研究发现道观的乡土树种较为丰富,佛寺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宗教树种则更为丰富。此外,道观树种多样性主要受其地理区位影响,而佛寺则主要受其佛寺本身的建设条件影响。所以,基于寺观树种组成特征的差异,结合寺观树种多样性不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如下寺观园林建设与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1)选择佛寺作为提高树种多样性和保护珍稀树种的场所。其中,保护珍稀树种以小型佛寺和古寺为主,面积较大的佛寺则构建异质化生境,利用其较大的空间保护更多的物种,提高区域物种多样性。
 
2)在低城市化率地区,将道观作为森林斑块和踏脚石进行严格保护,为附近自然森林服务。
 
3)将城市寺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中心之一,通过廊道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连,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