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3个地方政策文本 - PenJing8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3个地方政策文本
2023-10-30 10:18:08  浏览:0
3地方政策文本
 
3.1分布特征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政策文本
 
以发布的时间、地域和部门层级为依据,将地方政策文本分为不同类型,分析其优势关键词以解读文本特征(图3)。其中部分关键词在3种分类模式下都普遍出现,它们揭示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范围是城乡整体,工作对象主要为自然保护地和城市绿地,衡量保护成效的指标多为植物,工作抓手主要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1)时间分布规律。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政策文本
 
首份文本发布于1995,在2000年后,年度的政策文本发布成为常态。政策总体呈不规律波动,但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且随时间演进,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图4)。
 
不同年代的优势关键词表现出差异性。但总体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趋于丰富、全面:工作对象拓展到各类城市蓝、绿空间,甚至道路、广场等灰色基础设施及填埋场、废弃地等棕地;衡量指标一方面涵盖了种群、群落、种质、基因等凸显科学性的生态学术语,另一方面以动物、水生动物、鱼类、微生物等更显现物种的全面性;工作抓手由早期的依托工程和建设逐渐转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2017年以来,生态红线、海绵城市、气候等关键词开始出现(图3)。
 
2)发布部门层级分布规律。
 
以市级为主,省级次之,县/区级仅有少量。政策主体为人民政府,人大和住建、园林、林业等部门次之,有少量政策由海洋、水利、科技、发改、环保等部门发布;立法类别以部门工作文件、规范性文件居多,法律层级还较低。市级部门虽是政策制定主体,但优势词却多集中在省级政策中,充分说明市级、县区级的政策文本多为对省级文本的简单响应,尚缺乏更进一步的实质性推动。
 
3)地域分布规律。
 
以经济发达或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地区为主。单以政策数量论,从省份而言,江苏、安徽、山西、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广西居多,从经济区域来看,以东部为多、中西部其次、东北最少。从内容论,东部地区引领全国,优势词多元、丰富,东北地区则缺少优势词。不同区域的优势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本区域的立地条件特色,如西部地区的工作对象包含草原、草地、草场、荒漠等,其工作抓手为红线、石漠化等。
 
3.2内容特征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3个地方政策文本
 
依据k-means聚类结果,根据数量的由少至多,将所有政策文本分为三定方案、城市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相关、园林城市创建和城市绿化工作5类(图5)。
 
3.3性质特征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3个地方政策文本
 
总体上,3类性质的政策文本未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特定趋势。以出台部门级别而言,省级部门以引导性政策为主,随着部门级别的下降,强制性政策所占比例上升。以文本效力而言,法规、规章类的高层级政策均为强制性政策,政策的强制性特征随其法律效力层级的降低而减弱。以出台地区而言,东部地区以引导性政策为主,东北、西部、中部地区的强制性政策文本所占比例依次上升(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