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滇池鸟类生境的3个结论与讨论 - PenJing8
城市环滇池鸟类生境的3个结论与讨论
2023-10-26 17:45:06  浏览:0
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本研究以环滇池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识别鸟类的适宜生境,完成生境制图,并进一步构建鸟类在城市中扩散运动的生境网络,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MaxEnt模型中刀切法检验的环境变量因子的贡献率和置换重要性表明,距滇池一级保护区距离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环滇池鸟类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识别出的环滇池鸟类生境分布显示,鸟类常选择林水相交的区域,靠近滇池的滇池一级保护区为鸟类主要生境识别区,湿地与林地是该区域生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境制图研究结果显示,环滇池鸟类高适宜区的单元组成中,一级单元的湿地面积最大,为5.83km2,占高适宜区面积近40%。湖滨湿地分布均匀,是区域内联系滇池水陆的主导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次之的为林地,占高适宜区面积的28.67%,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3)基于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滇池沿岸及城市范围内的生境廊道,建立了鸟类交流、扩散、迁徙等生境网络,并分析了城市水系对鸟类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
 
4)基于电路理论得出昆明主城区和滇池东部湖滨区为生境网络的生态“夹点”区,昆明中心城区中五华区、西山区和官渡区交界的区域为生态“障碍”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境网络优化的对策。
 
城市环滇池鸟类生境的3个结论与讨论
 
4.2讨论
 
1)在研究物种适宜生境的选择与识别中,MaxEnt模型利用有限的目标物种“出现点”及相关的环境变量数据组成训练样本,建立约束条件,预测目标物种潜在生境分布,进而从适宜生境视角探讨其空间组成、类型划分等,深入分析影响物种栖息地选择的因素。MaxEnt模型不仅适用于动物物种保护与生境适宜性研究,也适用于植物方面,具有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22],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高效工具。
 
2)生境制图依据不同目标物种及研究尺度,选取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地面调查方法,生成不同生境单元分类层级,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生境单元类型、生境的边界管控等信息的方法。生境制图不仅揭示物种分布与其生境空间的内在规律,也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提供了一种“图示化通用语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实践的有效途径。
 
3)传统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生态廊道时,是假设研究物种在熟悉景观特征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寻找克服阻力最小的“最佳”路径。然而实际上,目标物种存在不熟悉景观特征的可能,此时物种可能探索出多条“最佳”路径。电路理论则认为物种在运动扩散时,对所要穿越的景观特征不具备先知条件,具有随机游走的特性。因此,结合2种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分析物种运动的景观连通性,更准确地构建及优化生境网络。
 
4)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道路绿地等是潜在生境廊道,而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则是动物栖息地和“踏脚石”。城市水系及两侧绿地既是水鸟和林鸟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动物交流、扩散的生境廊道。因此,作为“蓝绿网络”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5)植物对于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环滇池主要研究区域内调研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滇池沿岸自然林已经很少,林地多是人工种植的水杉林等。因此,一方面,生境源地及廊道系统应增植乡土植物、提高植物种类丰富度、增加林冠覆盖率,建立垂直复层结构及陆生至水生的水平结构等;另一方面,鉴于鸟类对大树的倾好,保留及增加大树作为鸟类的栖息环境和交流扩散的“踏脚石”。
 
6)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林鸟与水鸟群落分布在生境上具有协同性。林鸟喜森林或植被结构茂密且多样的栖息地条件,水鸟喜林水相生、林水共生的生境。林地等是它们共同喜好的生境类型,但水鸟对水的依赖程度更高。
 
根据相关文献,同一类群的不同鸟类对生境倾向性也存在差异[23-24],如涉禽类黑水鸡喜欢栖息于苇丛或植被茂密的湿地中,黄苇鳽等涉禽则喜欢开阔的水面,这些生境倾向性的差异与不同鸟类的食物选择、生活习性等息息相关,后续研究中可深入研究不同鸟类的具体生境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