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视角下近代农林试验场的价值 - PenJing8
风景园林视角下近代农林试验场的价值
2023-10-19 21:50:42  浏览:0
风景园林视角下近代农林试验场的价值
 
从对禹王台公园近代变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作为一处历史名胜,因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农林试验的圃地,并在之后的演变中通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成为兼具风景游赏、农林试验和畜牧养殖的综合性公园。国内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如建于1906年的京师农事试验场(现北京动物园),其选址也是征用了前清御园乐善园、继园及附近官地,并在1928年又将“三贝子花园”、广善寺、安慧寺等园林名胜并入其中。建立之初便设立了博览园,以供公众游览,同时开设有植物园与动物园,之后历经中央农事试验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馆植物园、北平市农事试验场等阶段[17],形成了以专类动物园、植物园为主,结合历史古迹游览的公共园林。
 
将近代以来的农林试验场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发现其在发展初衷、管理体制等方面与近代公园都是不同的,近代的农林试验场是官办或民办的农业、林业科学研究和实验机构,而近代公园是满足民众娱乐休闲的场所。然而站在历史变迁的视角来看待近代农林试验场与近代园林的关系,二者作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交集的。农林试验场在发展过程中兼具了部分公园的职能,并且在近代园林发展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拓展了近代园林的类型
 
朱钧珍先生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中,将近代园林划分为城市公园、私家园林、宗教园林、别墅群园林、公建附属园林和郊野园林6种类型,农事试验场作为一种子类型被划分在郊野园林大类中,肯定了农林试验场作为一种特殊园林类型的地位。严格来说,近代农林试验场并不是作为园林而设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园林的场地特征甚至公园的功能。

风景园林视角下近代农林试验场的价值

农事试验场的主要功能包括林木栽培、土壤改良、虫害防治、粮食实验、桑蚕养殖、农业讲习、花卉果木观赏、科普陈展和动物养殖观赏等,其中林木栽培、花卉果木观赏、科普陈展和动物养殖观赏等功能与今天的公园功能是重合的(图4),也就是说,部分农林试验场包含了公园所要求的生态培育、科普展示和动物养殖观赏等功能,具备了成为公园的条件。

站在如今的视角来看,清末的农事试验场催生出了近代园林中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圃地园林,它更像是一种依附于良好的自然条件或风景名胜资源而建立的位于郊野地带(但不全位于郊野,也有小部分位于城市中)的生产性公园,以果树、农田、林木栽培、动物驯化培育等农业景观展示和技术革新为主,辅以游憩科普等功能。
 
由于清末至民国期间政府管理机构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转变,使农林试验场在发展中逐渐分化,部分圃地园林始终作为农业、林业的圃地使用,而部分依托风景名胜资源建立的农林试验场最终成为风景名胜公园的一部分或演化为公共园林。

除了河南农林实验总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禹王台公园、北京的京师农事试验场成了今天的北京动物园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直隶农事试验场是今天天津的综合性公园——北宁公园的前身[18];洛阳棉作场经历了河南省第四农林局、洛阳园艺场的演变后被辟为南关公园。农林试验场的体制还催生出了动物园、植物园等专类园林,如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万牲园”即诞生在京师农事试验场中。另外,农事试验场中的植物园和来自大学与研究机构的植物园及公办植物园,同为近代中国植物园的几个主要源头。
 
3.2间接保护和延续了部分传统园林资源
 
农林试验场分布范围广泛,从中央、省级到各个县都有分布,在选址上,往往建于市郊气候、土壤和山水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很多农林试验场利用了原有风景名胜资源,兼顾办公和游赏,这也间接保护了传统的风景名胜资源。如1906年清朝农工商部在一份关于设立京师农事试验场的奏折中提到“试验场用地非寻常开垦可比,欲便于游览,则不宜偏僻之区,欲利于研究,则不宜荒瘠之地。

屏除两弊,相度维艰。兹查得西直门外有乐善园一所,该园地段广计10有余顷,园中屋宇花木悉经毁弃,惟土脉肥饶,泉流清冽,以之作试验场,种植灌溉最为相宜”[19]。很多名胜地在今天得以延续并形成完善的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是与清末和民国时期作为圃地园林时的基础建设与植树造林分不开的。
 
间接保护和延续了部分传统园林资源
 
表1归纳了除河南农林实验总场外,国内部分在风景名胜资源地设立的农林试验场的选址及近代至今的发展演变情况。
 
3.3为城市公共园林和风景区绿化提供了支持
 
除了自身“园林化”之外,农林试验场对风景园林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城市公共园林和风景区提供了花木和苗木的支持。园艺和花卉育苗一直以来都是农事试验场的主要工作,甚至于各地专门设立“园艺场”来满足花圃建设的需要。如浦东海塘工程善后局花圃作为上海市立农林试验场总场所在地,在满足市民参观和绿化咨询需求的同时,还兼有园林行政管理职能[20]。

洛阳棉作场自1934年辟为园艺场后一直是洛阳最重要的花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洛阳其他公园提供花木。民国时期,随着西方“风景林”的概念逐渐为国人所接受[21],各地风景名胜地、模范林场、中山纪念林的造林活动如火如荼,同时街道及河岸的绿化也需要大量的树苗,此时各地农林试验场主要担负了植树造林活动中树苗育种的工作。如绥远农林试验场除了在自辖林场造林外,还为中山纪念林、昭君坟风景林和龙泉公园风景林等提供树苗[22];又如河南地区,1932年经过裁并,将省立7处农林试验场改组为五区农林局,分别位于开封、信阳、南阳、洛阳、辉县等处。除各区自用外,其余树苗均用于本地的街道绿化、广场绿化、河岸绿化及风景区绿化。
 
3.4促进了园林技术的发展
 
农林试验场作为农林技术实验机构,其农业试验主要集中在土壤、施肥、育种技术及农机具改造等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园艺的发展。特别是在植物的引种实验上,通过对外来树木和花卉进行本地化栽植实验,找到最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如河南农林实验总场为了找到适合本地的造林树、果树和花卉,曾在开封城内西南坡选取98.33亩(约0.065km2)盐碱地对造林树木和花卉等进行实验,选出抗碱性强的植物进行推广。此外,农林试验场也促进了园艺设施的更新,西方的玻璃温室最早传入中国就是建在一些农业学校和农事试验场内[23],如京师农业试验场、河南农林实验总场都建有植物温室。
 
4结语
 
农林试验场作为农林实验机构,虽然不是作为供人游玩的园林而出现,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肩负着“分取秧种,传播城乡”的苗圃功能和公共园林的游憩功能,体现了清末以来公园的本土化尝试以及本土化初期公园功能的混合性与复杂性[24]。禹王台公园是近代农林试验场“公园化”的实证,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农林政策的影响下,历经圃地园林阶段,最终演化为现代公园。

农林试验场作为近代本土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近代园林类型,对普通民众具有较强的教化意涵并自带部分“公共性”特征。近代农林试验场衍生出的“圃地园林”与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的“苑”“庄园”“园圃”相似,均是以生产性为主导的园林,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的园圃为私人服务,而近代的圃地园林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教化场所。近代农林试验场存在时间不长③,由于政策和制度的频繁更迭,使得其作为园林类型在空间营造风格上始终没有走向成熟,且经常伴随着园林的损毁与重建。但其同时也带来了园林技术革新与新的西方园艺理念,保护与延续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资源,为城市园林和风景区绿化提供了支持。

农林试验场及其衍生的圃地园林介于农业圃地与现代公园之间,使得农业景观再次成为园林的主导要素,创造了一种集风景名胜、圃地(农圃、果树、花卉)、园林设施于一体的崭新公共园林类型,这种类型也在近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综合公园营建中成为重要范式。综上,农林试验场对近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也是现代公园的重要源流之一。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