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旧城更新的4个困境 - PenJing8|盆景吧
小城镇旧城更新的4个困境
2023-09-22 15:50:36  浏览:0
小城镇旧城更新的困境
 
中国有上千座县城,许多在古代就是国家基层的行政单位,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县城虽然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较小,但历史上它们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漫长的城市营建实践中,每一座县城都积淀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其人居环境与城市山水格局无不体现了营城者的智慧[23]。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许多县城旧城中的城墙、水系、标志性建筑等文化景观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覆盖[24]。与此同时,县城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的核心逐渐从旧城转向新城,旧城出现环境衰败、人口流失、产业缺位、文化衰落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小城镇旧城更新的尝试。一些小城镇投入大量资金拆除了成片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将其改为商业空间,街区面貌看似焕然一新,却丧失了旧城的历史韵味[25]。如四川宜宾走马街,曾是川南有名的贸易集结地,当地政府多次投资改善却未能有效延续街区的历史文化,现状业态大多为歌厅等娱乐场所,功能单一,影响街区的合理使用[26];又如浙江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区更新项目中,新建的现代商业建筑群代替了原有的老城街巷和传统风貌建筑,原居民被安置到郊区,原有的街区生活和习俗都不复存在。

这些更新模式引发了过度商业化、地域特色消失、社会结构破坏等诸多问题,对小城镇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经济社会的可持持续发展等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笔者在梳理小城镇的现状情况与旧城更新案例后总结出当前中国小城镇更新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2.1更新定位不清
 
相对大城市而言,小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吸引力差,旧城更新的目标到底是提升城镇的宜居性、吸引本地及周边的人口,还是打造城镇特色、发展旅游、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还欠缺明确的定位标准。在缺乏先进的历史文化保护思想和理念的情况下,小城镇旧城更新的方式往往局限于现代化或者仿古化,导致小城镇特色或者原真性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27]。

小城镇旧城更新
 
2.2缺乏资金来源
 
目前,中国旧城更新的资金主要来自市场经济的介入和地方政府的投入[7]。相较大城市而言,小城镇经济实力较薄弱,政府财政支持能力较弱,土地价值不高,融资能力差,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市场主体处于低水平层次,城市更新带动商业、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前景不明确,资本投入意愿低。因而,小城镇城市更新缺乏资金来源。
 
2.3更新主体不明确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更新方式受到政府部门、学界和实践单位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推动[28]。但是在小城镇中,政府不仅缺乏更新资金,也缺乏更新所需的策划、统筹和经营管理能力;而依托开发商为主体进行更新改造,很容易屈从于经济利益,从而导致大拆大建和原住民搬迁;同时小城镇旧城区的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的自发更新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29]。在政府、开发商、居民甚至更多的社会力量中,究竟谁应该在小城镇更新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各自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4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足
 
一方面,小城镇发展速度较缓慢,开发程度较低,因而城镇历史格局往往保留较好,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也较多[30];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小城镇经济欠发达,缺乏保护资金,这些文化遗产年久失修,面临着老化侵蚀,风险[31]。加之,小城镇的老城区通常基础设施陈旧、危房数量大、私搭违建多、城市风貌较差,如果不能及时保护和修缮,这些小城镇将会失去原有的城市格局与历史文脉,导致文化发生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