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参与度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2.1休闲活动参与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目标理论,个体目标和价值取向是获得并维持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人们通常在某些动机的驱使下选择特定休闲活动,如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等。因而休闲行为与心理的参与度能否满足这些动机成为获得幸福感的关键[37]。Li等[38]研究发现,休闲活动的持续参与有利于缓解个体生活、工作压力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使人获得较为显著的幸福感。
就老年人群体而言,休闲活动参与是老年人通过社会活动或个体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其重新认识自我并保持生命的活力[39]。研究表明,深度参与休闲活动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40-4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休闲活动参与度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正向影响(H1)。
2.2恢复体验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休闲活动中产生的恢复体验与幸福感之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42]。Kang等[43]认为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作用,由此产生的恢复体验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手段。陶裕春等[6]指出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中的持续肢体活动和脑力活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此外,从休闲效益出发,在休闲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效益、心理效益及社交效益都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恢复体验,并在休闲活动和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8]。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恢复体验在休闲活动参与度和老年人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H2)。
2.3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个体目标达成所获取的休闲效益与满足感,能够增强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感[30]。拓展建构理论指出,积极情绪能够通过拓展个体认知和行动范围,补充消耗的心理资源并极大地增加安宁感和幸福感[44]。
陈怡琛等[45]通过对森林游憩者的研究强调了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并提出积极情绪正向显著影响幸福感。Moon[46]的研究表明,自然旅游情境下个体积极情绪对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还有研究指出老年人持续参与休闲活动能够建立新的角色定位、获取足够的社会支持,从而产生积极情绪,间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4]。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积极情绪在休闲活动参与度和老年人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H3)。
2.4地方依恋的调节作用
地方依恋的形成可以增强个人对环境的归属感,减轻焦虑,进而促使积极行为和心理感受的产生[2]。老年人对公园的依恋情感反映了客观环境对个人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全方位满足,不仅能显著影响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的测度[47],还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现有研究大多以地方依恋作为幸福感的前因变量,然而与其他人群不同,老年人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48],在具有归属感的熟悉环境中往往更易产生幸福感[2]。因此,在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中,地方依恋的调节效应更值得探究。基于此,对地方依恋的研究将从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2个维度[35-36]提出以下假设:地方依赖能调节恢复体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H4a、H4b);地方认同能调节恢复体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H5a、H5b)。
2.5理论模型构建
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个体在接受事物刺激的过程中会通过认知评价产生相应的情感响应与行为表现[41]。因此,休闲活动参与度可被视为知觉的评价变量,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可以作为个体情感的响应变量,而幸福感可以作为情感唤醒的结果变量。
与此同时,个体对环境的情感依恋水平可能在情感“响应—结果”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并联中介效应模型(moderatedmediationmodel,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