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感生态学的3个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PenJing8
景感生态学的3个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023-09-20 18:18:09  浏览:0
景感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1理论基础
 
景感生态学依托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而诞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构成的,具有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特性,这3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通过人为因素耦合成为复合系统。景感生态学研究的目的是保持、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增加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相符的生态系统服务,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6]。
 
1.2研究框架

景感生态学的3个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景感生态理念的框架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自然经济现状、人的感知、物联网技术、迷码数据和趋善化模型(图1)。以历史街区为例:
 
1)研究历史街区的自然、经济现状,获得关于自然资源、经济活动和环境特征的信息,为景感生态的构建奠定基础;
 
2)历史街区中居民和游客等主体的感知在景感营造中至关重要,居民和游客的感知和需求能够指导景感策略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3)应用物联网技术,借助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的连接,可实现便捷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获取实时环境数据,为景感生态的管理和优化提供支持;
 
4)趋善化模型以数据和反馈为基础,经过持续的优化和调整,可提升历史街区的景感品质,推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了景感生态理念的框架,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体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1.2.1趋善化模型
 
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综合且复杂,是一个目标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因此在规划策略实施中不应只追求单一的目标或结果,而应强调整个过程中的不断调控和优化,追求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同步交叉、相互协调[3]。同样,历史街区的规划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协调、反馈和完善过程,过程中社会意识对历史街区文化价值的认定、经济水平给予的资金支持等都在不断变化。一次规划无法完全实现目标,只能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推进和完善,建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案的趋善化模型。
 
1.2.2物联网技术和迷码数据
 
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因此需要更加多元的数据。借助物联网可以整合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获取多途径、多尺度、动态更新的数据,这些数据与其他来源的数据进行耦合,共同形成迷码数据(包括混合数据和行进数据)[7]。
 
环境物联网在线、实时、远程监测信息的方法实现了对数据的采集、传递、管理、模拟和预测[8],为趋善化模型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途径,进而为土地利用的规划、建设、评价、管理与调控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历史街区规划过程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从而打破以往静态的管理保护策略模式,借助多元化数据实现多目标动态分析,为智能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促进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
 
1.2.3景感营造
 
景感营造是景感生态理念指导下实践的核心,贯穿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持、改善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并最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基于景感生态理念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应用景感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以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通过优化物质空间载体、调整景感通道配置和改善景感生态服务,改善人类活动与历史街区的相互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