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空间特征探析 - PenJing8
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空间特征探析
2023-09-20 11:40:42  浏览:0
基于数字测绘的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空间特征探析
 
摘要:【目的】利用数字测绘技术获取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的三维空间信息,探析行宫园林的空间特征。
 
【方法】以历史格局保存较完好的杭州西湖行宫园林为例,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主要方式获取原始点云数据,经SCENE2019.0软件处理,构建西湖行宫园林现状的三维点云模型,并增补缺失的历史建筑模型。从整体格局、空间感受和竖向视线关系3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园林空间特征。
 
【结果】西湖行宫园林依照地形山势规划出4层台地,台地内部再分隔出不同院落,满足戏剧观演、观景游览等活动需求;受地形所限,院落以横向并列排布的组织形式来增加空间层次;山脊线处以线性排布景点的方式形成带状空间,强化视觉引导。
 
游览时的空间感受主要经历了4次由收至放的变化,且程度逐渐加深,至山脊线处给人极度开阔的感受。台层间的高差变化和路径多处转折,使登临时俯仰之间皆可互相眺望,形成竖向上的对景;山脊线处以借景手法收纳外部西湖风光,扩大园林感知空间。
 
【结论】从还原历史空间感受的角度,对园林修复提出建议,并总结使用数字测绘方式进行传统园林空间分析的技术要点和优势,以期为同类传统园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清西湖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史迹之一,见证了18世纪康熙、乾隆南巡杭州的历史[1]。行宫选址于孤山南麓,北踞孤山山顶,南临西湖外湖[2]。行宫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园林区域。西湖行宫园林融合了清代皇家行宫园林和江南山地园林的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园林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近年来西湖行宫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许莹[3]对清代皇家行宫进行了综合性论述,侧重于整体性研究,其中西湖行宫作为小型行宫园林的案例之一,在该研究中虽有提及但未进行深入分析。在关于西湖行宫园林的个案研究中,王征宇[2]对行宫沿革进行了考证,明确了行宫范围,并对现存建筑基址的分布、形制、性质和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述,对行宫园林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朱琨等[4-5]、唐慧超等[1]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西湖行宫园林的变迁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从地形特征、布局结构等出发,总结了西湖行宫园林的特色。以上研究主要偏重行宫整体格局的演变与园林空间的解析,但对空间特征的研究多基于定性的传统方法,准确性不足,缺少量化的结论。
 
全面获取准确的园林信息并绘制成图,是研究西湖行宫园林的基础与重要环节。受限于以卷尺、经纬仪、水准仪为主要工具的传统测绘手段,测绘数据常存在精准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水池、假山、地形等不规则要素的测绘中[6]。新兴的数字测绘技术在空间信息采集上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式、数字化的特点,可有效提升测绘的准确性,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精确的量化分析。

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空间特征探析
 
用于数字测绘和可视化的三维技术在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领域已经展开应用。其中,张青萍等[7]以苏州遂园数字化测绘为例,总结出适用于私家园林的高效数字化测绘方法和成果表现方式,为本研究测绘园林遗址本体提供了方法指导;杨晨等[8]通过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对假山空间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其研究思路对量化研究传统园林空间特征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此外,学者对于古典园林空间的分析亦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其中,周维权[9]、彭一刚[10]结合案例比较的空间解析为本研究解析园林空间特征提供了参考;刘惠锋[11]以传统空间设计理论和现代视觉理论为依据分析拙政园的空间,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郭凇等[12]通过再现乾隆时期的空间场景对静心斋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启发了本研究以园林场景图示化的方式来探索和呈现空间感受。
 
本研究尝试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西湖行宫园林遗址进行实地测绘,在SCENE2019.0软件中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构建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的三维点云模型,为西湖行宫园林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湖行宫园林的相关文献和已有研究,从行宫园林的整体格局、空间感受和竖向视线关系3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西湖行宫园林的空间特征。
 
1西湖行宫园林历史沿革

西湖行宫园林历史沿革
 
西湖行宫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总体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3个时期。行宫初创于清康熙(1662—1722)年间[2],用作南巡期间驻跸杭州的居所,此时行宫园林格局较为简单,仅有渟泉一处景观。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奏请将闲置的行宫改为圣因寺,建万岁楼[13]。圣因寺香火鼎盛,寺后的山林区被进一步开发[14],为日后乾隆时期(1736—1796年)西湖行宫园林的营建奠定基础(图1-1)。

西湖行宫园林历史沿革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湖行宫因南巡需要而复建,园林部分则将圣因寺山园纳入其中,并向西进行扩建[1],在山园西侧空地增建平台、领要阁、御碑亭3处景观,景物题名进一步明确,钦定行宫八景为贮月泉、瞰碧楼、鹫香庭、玉兰馆、领要阁、绿云径、竹凉处、四照亭[15](图1-2),此时的园林规模达到历史最盛(图1-3)。
 
西湖行宫接待帝王的使命结束,逐渐闲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后再无南巡,荒废,后毁于咸丰十年至十一年(1860—1861年)太平军的战火。宣统三年(1911年),行宫拆去后山围墙,与孤山连为一体,改建为公园,至此行宫园林作为公共园林的时期开启。1927年后,行宫园林中的建筑经历了数次改建、添建和修复①,但其整体格局并未发生大幅变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