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景观的2个视觉关注与公众感知 - PenJing8
后工业景观的2个视觉关注与公众感知
2023-08-21 14:25:48  浏览:0
后工业景观的视觉关注与公众感知
 
1.1后工业景观的易读性和连贯性感知
 
由景观物质特征引发的主观感知结果[13-14]会影响公众对景观场景的实际偏好,其中视觉特征是影响偏好的关键因素[15]。Kaplan等[16]从人类需求和信息可用性两个维度创造出了偏好矩阵,包括连贯性(coherence)、复杂性(complexity)、神秘性(mystery)和易读性(legibility)4个关键信息变量,其中连贯性和易读性分别表征对景观的直接和推断理解。对于后工业景观而言,其改造更新是否可以满足公众价值审美需求从而实现景观可持续,主要在于空间是否和谐、有序,以及工业历史价值能否得到有效传递。判读后工业景观的连贯性与易读性,继而判断公众对后工业景观是否具有积极情感偏好具有重要价值。
 
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后工业更新景观有效性和积极影响可以通过连贯性和易读性这两个重要感知指标判读。连贯性可反映场景的统一性。相同的尺度、形状、材质、颜色和纹理等特征的重复能强调场景中的特定区域,从而增强连贯感[17]。VanMansvelt等[18]、Bell[19]等从景观元素的综合效应和结构有序性的角度,论证景观的整体性比部分更重要,这与后工业景观设计改造中强调新旧要素需满足空间整体性和有序性的理念一致。连贯性反映的统一性是一种附加价值,并非由景观的任何单一元素所拥有[18]。

易读性则反映理解和记忆空间的难易程度。结构良好的空间包含有助于定向、可明确区分的特征元素[16]。可见性、复杂性和地标会影响景观的易读性[17],同时易读性提供了景观中导航的可读性和可能性[20]。

总的来说,连贯性强调元素的布局逻辑,易读性则注重场景渗透性和可访问性等特征[16,19,21-22]。过往研究表明连贯性和易读性可作为景观偏好的积极预测因素[16,20-22],增强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能力[18]。虽然二者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23],但都与视觉关注直接导致的公众感知状态相关,并会进一步影响人对空间的感受与使用效率。因此关注连贯性和易读性,对侧重“改造”与“再利用”结合的后工业景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后工业景观的2个视觉关注与公众感知
 
1.2“原置-新置”要素视觉特征对后工业景观感知的影响
 
在“三置论”①的设计理论框架下,后工业景观中“原置-新置”要素可表征设计介入后归属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要素,主要为工业遗存与设计要素。设计通过增强景观结构的有序性,重复特定特征以增强连贯感,改变植物对工业遗存遮蔽的比例,完善空间的可进入性等方面,影响公众对后工业景观理解、记忆和对方向感知的能力,并引导人们对环境进行理解和探索[23]。通过量化公众对景观的整体视觉感知结果,建立视觉感知与空间要素的关联,可为景观偏好感知的研究建立更客观的基础。
 
空间设置和景观组成的具体指标影响公众的认知过程[16,24-25]。例如景观的异质性有助于建立人的主观感知和环境的关联,同质性会增加景观连贯性[26]。水体占比、植物空间排列模式[27]、重复的颜色和图案特征3项可以作为判断连贯性的潜在指标[21];通过评估土地、形状、形式和颜色不和谐指数可判断景观不和谐程度[28-29]。在城市小型公园的场所结构中,绿色空间的边缘、有序的植物序列、人工和自然要素的组合等被用于表征连贯性的指标,开放空间、人行道路、可达性和可识别的纹理等特征则作用于易读性表达[23]。

同时,后工业景观的自然属性和历史特征也是景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通常通过植物面积的百分比等指标以及景观中水体占比来量化,后者则关注历史特征元素的密度和形状等[27]。Dupont等[30]发现环境中建筑物比例降低会减弱视觉冲击力,且场景中心往往最先被关注[31]。提升景观多样性会提高人们的视觉偏好,稀疏的地被则会对偏好产生负面影响[32]。
 
针对视觉关注的研究目前多通过眼动实验展开。眼动实验指标反映图像感知过程中被试者的注意力、关注度和识别难易度,视觉关注可与连贯性和易读性建立关联。过往研究常选取注视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揭示了较长的注视持续时间代表了主体对环境信息的处理难度增加或是对此类信息更感兴趣[31]。

Cottet等[33]、Glaholt等[34]证明了注视持续时间与景观偏好呈正相关。对不同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会影响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吸引力[35],植物和人工不同场景的总访问持续时间和总注视持续时间比揭示视觉注意力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的差异[36];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的差异可以体现景观复杂度对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