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 - PenJing8
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
2023-08-20 22:28:59  浏览:0
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
 
2.1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的思路转变
 
相较传统单一的VR或基于电脑端的数字化,虚实共生的景观建立在一个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数字空间平台之上。这为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带来了4个方面的思路转变。
 
1)从专家到公众,所有用户共同参与建设。公众可以积极参与景观构建,设计也从工程规划走向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30]。通过平台搭建和移动端接入,工业遗产的价值被多维度、多视角地重现,而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也得到极大丰富。
 
2)从观照到体验,虚拟工人身份引发共情。通过“浸入”生产场景,包括“近距离”观察或参与运输装卸、流水线操作、产品铸造、企业管理以及工人日常生活的“前世今生”,公众可以重新理解工业遗产价值,在具身认知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并被唤起对工业时代的记忆。
 
3)从布景到映射,可通用于多个应用场景。运用三维建模、体感设备和交互内容设计等技术方法,大规模、系统化地复原那些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场景的虚拟景观,并将其与教育、文旅、商业、治理和规划管理深度融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实现不同价值[31]。
 
4)从记忆唤醒到持续活化,虚拟旅游和数字文创等提供经济动能。不仅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强化工业遗产作为文化资本的可交易性;也能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工业遗产作为文化触媒同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链接度,为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活化创造条件。
 
2.2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的3种模式

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
 
国内外已有关于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的众多探索。根据虚实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数字孪生、AR和VR3种模式(图1)[32-34]。
 
1)数字孪生模式,即构建一套能够真实完整映射现实景观的虚拟景观。如谷歌开发的“沉浸式实景”产品,作为地图导览和在线旅游的工具,采用神经辐射场(neuralradiancefield,NeRF)模型融合了数十亿张街景照片和航拍图像,结合“隐式体表达”和“体渲染”得到高精度的伦敦老城景象[32]。
 
2)AR模式,即将虚拟对象同现实景观深度融合。如汉堡“通往未来之门”项目,作为仓库城(德语:DieSpeicherstadt)露天博物馆的展陈部分,可以让游客借助移动设备去理解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观看用数字艺术重现的汉堡海运物流演变的历史进程。项目还创建了一个反映植物和濒危物种共生的未来城市等[33]。
 
3)VR模式,即数字复原业已不存在的历史景观,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如卢森堡贝尔瓦尔“时空之旅”项目,游客坐在车里,借助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游戏引擎和VR眼镜,重新认识这座百年钢铁厂在4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变迁。
 
身着历史服饰的虚拟导游以共情的方式讲述工业生产、环境污染、移民和纳粹压迫的历史,以及制造业外迁等工业遗产特有的价值内涵[34]。
 
笔者结合AR和VR2种模式展开探索,基于不同的虚实共生场景研究景观数字化的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