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机遇
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政策,深圳等地已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将强调品质提升、放大公共服务效益,其创新必将深刻反映并结合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
2.1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已从粗放式的“增量扩张”转向精细化的“存量更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也不单是针对城市新增用地,还需关注既有空间的品质提升、环境改善和特色重塑。存量规划的对象除了存量用地之外,还包括已建成的交通、市政、水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系统[6]。解决粗放扩张过程中遗留的基础设施问题,提高城市公共配套水平,以及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都是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城市整体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尤其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为基础设施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时代命题。在传统工业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运用公共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建设符合现代化城市公共生活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以及文化协调发展需要,这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然之举,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2.2“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引导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质上是对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向往。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这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已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单纯的物质工程设施向高品质公共空间导向过渡,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在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城市的交流互动,提取与传承城市文化的基因[7]。
“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以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以改善和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为城市基础设施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时代契机。让基础设施融入城市公共生活,这种融入不仅指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使用,也希望赋予其更多的功能与文化。当前,我们亟须重新审视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及周边环境的关系,从人的需求出发寻找新的发展范式,以功能复合、开放共融、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