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
3.3.1中国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1)植物园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约1.2万处,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25],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已划定的35个生优区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29%,在其范围内发现了新种和新记录种50多个,健全和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
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生优区多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地、生优区是城镇开发边界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载体。本研究将229个植物园空间位置与生优区空间范围叠加,发现179个(占比78.2%)植物园位于生优区之外且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其建设发展为城镇开发边界内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保护提供了机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的角度来看,植物园极大维护了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补充,与生态空间一起共同构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约1.2万处,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25],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已划定的35个生优区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29%,在其范围内发现了新种和新记录种50多个,健全和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
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生优区多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地、生优区是城镇开发边界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载体。本研究将229个植物园空间位置与生优区空间范围叠加,发现179个(占比78.2%)植物园位于生优区之外且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其建设发展为城镇开发边界内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保护提供了机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的角度来看,植物园极大维护了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补充,与生态空间一起共同构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格局。

2)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上存在南北区域差异性。
在空间分布上,南方一些城市的植物园对地区重要植物物种的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的现象。
基于各地区植物物种保护率分析,京津冀、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植物物种保护率较高,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植物园较密集的区域,植物园在空间分布上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一致,植物园的建设极大促进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江苏、湖南、广西等南方地区植物园数量也较多,但植物物种保护率相对较低,植物园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地满足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这些地区的植物园在空间分布、建设规模等方面有待优化,应从国土和区域尺度统筹优化植物园空间体系建设,提高植物园空间分布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匹配程度,切实提升植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在空间分布上,南方一些城市的植物园对地区重要植物物种的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的现象。
基于各地区植物物种保护率分析,京津冀、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植物物种保护率较高,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植物园较密集的区域,植物园在空间分布上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一致,植物园的建设极大促进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江苏、湖南、广西等南方地区植物园数量也较多,但植物物种保护率相对较低,植物园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地满足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这些地区的植物园在空间分布、建设规模等方面有待优化,应从国土和区域尺度统筹优化植物园空间体系建设,提高植物园空间分布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匹配程度,切实提升植物多样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