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景区林卡花园中的3个寻觅日常 - PenJing8
九寨景区林卡花园中的3个寻觅日常
2023-05-24 22:28:14  浏览:0
林卡花园中的寻觅日常
 
林卡花园是整个九寨入口空间景观中最重要的部分,从南向北衔接了南侧的景区入口广场与北侧的经幡广场。林卡花园所在的原场地总长约230m,宽约80~110m,场地从南至北的4m高差并不算大,西侧是九寨景区白水河与翡翠河的汇合之处。这里用“林卡”(linka)这一原型空间(prototypespace)去组织场地动线、构筑场地功能并非毫无根据,林卡的藏文原义为“珍珠花园”,原指花木繁茂、景色清幽的地方,也有文献认为林卡是用本地材料建造的人工花园[17]。

从人居需求的角度来说,由于藏区地处中国高原地带,基本气候特征为夏短冬长,因此阳光明媚、风和日暖的时节是相对宝贵的,而林卡的出现为高原地带的原住民提供了冬日晒太阳、平日游玩、暑期避暑等户外活动的场所,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特定文化氛围。可以说,林卡的形成是当地气候环境、原住民生活习惯和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林卡也是该地域环境下特有的一种日常空间。
 
回到现实场地中,尽管现状环境在地震之后失去了原有场地的功能序列,但现状浓密的乔木仍然几近完美。林卡花园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现状以松、杨为主的乔木林。在长约230m的现状林中,新置入的设计要素并不多,仅一条南北向通行的主路、一处供人嬉戏的戏水池和一条蜿蜒的水渠,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林卡的结构场域,正是这种限制介入要素的方法,孕育了林卡场域上的日常性。主路靠近白水河的南北向,在东侧与两座人行桥共同衔接了入口广场,并在局部与白水河产生贴合,进一步将现有场地的要素进行了链接。

九寨景区林卡花园中的3个寻觅日常

在主路东侧,形成了一处可以戏水的浅滩,出于对景区水环境的保护,景区内原本的自然水体是不可接触的,这也促使外来游客和原住民都更有亲水活动的意愿,因此设置一处可以进行戏水的浅滩也是对九寨景区“可观而不可亲近”水域景观的功能补充(图2)。
 
在整个林卡景观空间的最东侧,设置了一条穿梭在林间的水渠,这条水渠是林卡中不多的添加元素,水渠将原本南北向的交通空间转变成为具有日常性的漫步空间(promenade),水渠获得日常性源于3点设计技巧,即功能的模糊、动线的非目的性以及建造材料的在地性(insuit)。从功能设定来看,这里的水渠并没有被限定在单一使命(singlemission)中。

日常空间总是和多样丰富的具体生活粘连在一起,我们很难用具体功能去界定日常空间,这一点与功能主义强调“功能-形式”对应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往往让场地被限定在特有的功能范畴内,而导致其更多的可能性无法被激发。也正是这种模糊性的特征,以及多元不确定的意义和包容,不仅致使以功能实用为主导的意义阐明失效,而且模糊了我们对既有场地功能的理解[18]。故此我们可以看到停留、行走、观水、冥想等多种日常活动的展开。列斐伏尔反对把日常生活看作是社会体系中的一个单独系统,因为日常性并非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形式,而是一个无法被分化出的特质,这一特质与当地具体的劳作、生活经验(livingexperience)直接相互作用。

九寨景区林卡花园中的3个寻觅日常

这也意味着我们很难用形式语言去界定日常空间的特征。遵循这一原则,林卡景观空间的形式并没有遵循所谓的“手法”或者“风格”。我们看不到轴线对称的原则以及苛求的比例关系,但却可以感受到它与场地现状的密不可分。“S”形的水渠并没有与南北路完全平行,而是在整个场地中成为一条接近斜向的对角线,这样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拉大原本并不深远的场地景深,水渠围绕着现状树蜿蜒而上并与道路时而交错、时而汇聚,形成了多种可能的行进动线,为到来者营造出一种“未知的旅途”体验(图3)。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发现过程中,四周藏匿的风景被慢慢打开,让看似唯一的场地充满不确定性和多解性(multiplicity),这是典型的朱育帆的空间话语。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的操作不会出现在经典的风景园林设计范式中,后者往往以功能主义和理性思考为基础,建构出一系列凌驾于经验现实之上且合乎理性原则但却乏善可陈的物质空间,而在林卡花园中,这种多解性却让场地变得多愁善感、复杂暧昧、变化多端、美好与缺陷并存。
 
水渠的建造沿袭了当地玛尼墙的工艺和材料。水渠作为人造物,其存在不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物质连接,更是一个强调关系处理(articulation)的非显性媒介。它的出现刻画出地面与水面、植物与天空相互依存的关系[19],可以说,将林卡花园作为一种重构的空间原型是符合习惯的。它在日常之中,重塑了周边原住民在九寨场域中的日常活动;它同时也在日常之上,与特定的场所文脉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共鸣,激发出外来者对九寨场域的绵延想象。

非单一使命的空间策略最终使得林卡景观空间呈现出仪式与日常的双重意向:一方面,林卡作为具有公共性的一个活动场地,具备了实现戏水、游憩等多种公共活动的可能,水渠与现状林也孕育出热闹、兴奋、欢愉的日常情景;另一方面,由于林卡景观空间保留了现状松、杨林特有的密度与质感,这种空间密度随之带来了神秘与庄严,使得林卡本身又散发出了一种神圣和庄严,可以说,这2种貌似对立的情景之间不断地交锋,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场所体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