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特庄园位于意大利古城罗马维特尔博附近的巴尼亚镇,是文艺复兴时期庄园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这座庄园1566年由维格诺拉设计,大约建成于16世纪80年代,至今仍然活力四射。
兰特庄园为巴洛克式风格,坐落在向北的缓坡山腰处,四周围墙将其与园外的林地分开。庄园区呈长方形,长约240m,宽约75m,高差约5m,四层台地构成四个方形单元空间。一层台地园路为石铺小路,并布置有大面积花坛;二层台地建筑物占据了一半以上面积;三层台阶植被为大型弄木,搭配圆形水池,四层有大面积草地。各台地均以台阶连接水景过渡,绿篱成为重要的分隔物,将园外以及园内各空间相互分割开来。
兰特庄园的台地布局,由一条中央轴线连接而成。中央轴线是一条流水线,各台地在此轴线上都设有水景,花坛、建筑、台阶等均对称布置在轴线两侧,园路布置也顺应轴线布置在两侧,再与横向园路连接。整个园区虽由围墙封闭,但在横向纵向均设有多个门口方便行人出入。这座庄园设在台地上,台阶不仅仅是用于连接每层台地,另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行人走向园中最美的景色区,所以每一层的台阶布置都有所不同,连接二、三层的台阶设为横向上坡,目的是让行人的目光转向美丽的水景区,而连接三、四层的台阶也是为了将行人引向水阶梯。
二层台地的设计颇具特色。台地上的两座建筑,大小相等、外观一致,对称地分列在中轴线两侧。在当时的庄园建造中,园中的主要建筑物一般都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而将主要建筑一分为二则是非常罕见的,但这一设计却更能与庄园的景观融合。
这座庄园里的别墅建筑为正方形,房间大小适度,带有拱顶,其天花板上的装饰壁画,出自于当时著名的风格主义画家祖卡里兄弟之手。这里原是主人的书房,为了营造一个幽静自然的环境,设计者在建筑物的后面种植了几棵高大乔木,形成封闭空间,也给主人留出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也让人更亲近自然,起到放松作用,而从二层眺望一层的花坛,更使人赏心悦目。
一层台地为纯规则式园林布局,以平面花坛图案和水景为主要观赏景区。通过乔木的种植,打破了二三四层台地的规整,给人以舒适的休息环境和亲近自然的感觉。一二级台地以斜坡过渡,配以斜坡花坛,二三级台地的过渡则给人与世隔绝之感,三四层台地利用流水阶梯过渡,设计古朴自然,巧夺天工。
兰特庄园处处充满特色,而水景则是园中最为突出的景观。园中水景动静结合,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喷泉雕塑,也有流水潺潺的流水阶梯和小水渠。从顶层台地流下的水,在第三层台地上半段沿位于中轴线的花石边水阶梯而下,而阶梯的末端是一个由两个巨大河神分守两旁的半圆形水池。在这层台地的下半段轴线上,有一个长条形水渠。之后水流在第二、三层台地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瀑布,然后再注入位于第二层台地后半段的圆形水池。最后注入底层的方形水池,以喷泉的形式作为高潮而结束。第四层台地中央是一个八角形的海豚喷水池,台地中轴线的末端是一个洞府,它的两边为凉廊。洞府是全园的水源地,水台的四周布置有对称的树木、绿篱和休闲座椅等,这样的四级台地水景动静结合,极具风趣。
设计者维格诺拉对丘陵地带变化丰富的地形进行了巧妙的利用,在三层平台的圆形喷泉后,用一条华丽的链式水系穿越绿色坡地,使得渐行渐高的园林中轴终点落在整个庄园的至高点上,并在此修筑亭台,方便主人俯瞰庄园全景。在这个新奇、精美、不断变化的展现中,理水的技巧和精美的雕塑艺术完美的体现出巴洛克美感。
庄园中用建筑引出的主轴线,或者从建筑派生出来的次轴线左右着花园的布局,甚至整个花园都以“建筑”的原则来营造。按照建筑手法,把树木、花卉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把树冠修剪成几何形体,高度发展了树木造型艺术,以此作为主体建筑与周围自然的过渡,取得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效果。在花园中,灌木及针叶植物多被修剪成型以作为花坛、绿篱等规则布置;而高大乔木则自然生长,提供了遮阴条件。利用植物制作花坛和复杂图案在西方园林里几乎都有用到。
庄园中用于点景的小品:如岩洞、雕塑、壁完、石柱、柱廊、喷泉、水池等,构成花园局部景点的中心景物,以此来模糊府邸与花园这两种内外生活空间上的区别。园中除石柱和雕像以外,置放雕像的壁墓是最常见的石作。它从墙上开挖进去,用以陈列雕像、瓶饰、洗礼盆等物品。庄园的洞府布置在第四层台地中轴线的末端,意味着以人工为核心的花园向自然风景过渡的转折点。
洞府是象征神灵活动的场所,也是花园中最神秘、最核心的部分,就像人体内深处的心脏一样。用贝壳、矿物、水晶和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洞府的墙壁进行装饰,将整个洞府变成一个幽暗的、有魔力的海底景观。洞府的墙壁上装有镜子,以便将太阳光束或火把的亮光反射到洞府幽暗的纵深处。在布满青苔的墙壁上,有水滴缓慢滴入地面上的水池里,发出清脆的水声,这是自然景观的象征,在花园体现的精神上有着重要意义。
从兰特庄园的节点实景中,我们可以很容易领略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呈现出的石雕美感。除了中轴布局、台地、巴洛克的理水和雕塑外,兰特庄园的植物种植也颇具特色,它从最典型的欧式园林风格一一修剪整齐的小灌木刺绣花坛开始,随着层次的变化,植物渐渐地有了自然形态,而到了至高点则以充满野趣的园林森林的环绕结束,实现了完全的人工向自然的过渡,成为意大利古典园林中难得一见的人类意识向自然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