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是地质运动的产物 - PenJing8
雨花石是地质运动的产物
2022-11-20 22:54:02  浏览:0
“雨花”芳名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1400年前的南朝梁代,有位名叫云光的法帅,在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冈讲经说法,精诚所至,感动上苍,“大为之雨花”。“雨”存古汉语中作动词用,雨花即天上降卜花来;“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予。后人将此处称之为“雨花台”,将雨花台附近所产的美丽石子称之为“雨花石”。
实际上,雨花石是地质运动的产物。亿万年前,地壳表面的岩石,经风化、震动、破碎形成砾石;再经过流水、冰川、泥石流等自然力的冲刷、搬运、磨砺,约在1000万年到100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在长江F游南京地区形成砾石层,地质学卜叫做“雨花石砾石层”。在这个砾石层中,凡具有观赏价值的玛瑙石、蛋白石、水晶石、玉髓、化石、石英石等,统称为“雨花石”。目前雨花石的主要产地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六合县和仪征市。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南京鼓楼冈的原始先民们,就收藏并利用雨花石了。1955年从鼓楼冈北阴阳营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墓葬品中,有数十枚雨花石和玛瑙饰品,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院。这就证明,雨花石进入人类社会成为审美物的文化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
进入文明社会后,历代文人雅士不仅喜爱和珍藏雨花石.而且还为之著文、立谱、讴歌、绘画,如《尚书》中的“瑶琨”;《云林石谱》中的“螺子石”、“六合石”;《素园石谱》中的“漪石”及其木刻图;《六合县志》中的“灵岩石”及其诗文;以及民国时期的《雨花石子记》、《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雨花石文化”,成为石文化宝库中的璀灿明珠。


雨花石是地质运动的产物

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钟情于雨花石,是因为雨花石实在太美了,太神奇了:雨花之美,概而论之,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质地美。古人赞日:“有玉与玛瑙不能及,故是贵也。”透明体有晶莹秀丽美,不透明体有粗犷质朴美。前者如江南丝竹、南国风韵;后者如京韵人鼓、北国风情。不同的质地,具有不同的审美情趣。
二是形态美。雨花石有形有貌,有姿有色,有灵有性;置于清泉,在静态中见动态,在凝回中见变幻。有的小巧玲珑,如小家碧玉;有的千姿百态,似舞姿翩跹;有的造型奇特具有阳刚之气;有的变形奇妙,引人浮想联翩。
三是纹理美。那干变万化的线条,粗细、深浅、浓淡、疏密、曲折,变化不定。壮如行云流水,纤如宫闱闺绣,凝聚而珠落玉盘,多姿多彩,被誉为“线性艺术”、“思维艺术”,使人思议不及。
四是色彩美。雨花石之自然美色,胜于人工造色,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凋和,那样的富有情感,真可谓“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就色彩而言,没有那一种观赏石能比得上雨花石。五是呈像美。质、形、纹、色的巧妙组合,形成无穷无尽的图像,日月山川、四季景色、花鸟虫鱼、人文胜迹,无所不具。拳石之内,气象万千,宇宙奇观,尽在石中。如果说,大自然是座原始艺术宫:那么,雨花石则是这座艺术宫的缩影。在这座天然艺术殿堂里,可观古今风物,可览中外胜迹,一饱“卧游”之乐。

雨花石是地质运动的产物2
六是意境美。雨花石中的精品、神品,堪称“天为艺术品”,具有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审美意境。使人见之神往,赏之神怡,品之神思,如前人所云:“坐生清思,妙欲如神,灵儿通圣,有胜‘南面’之乐”;进入超尘脱俗,如梦如幻,人石通灵,物我相化的审美境界。
具有如此“六美”的雨花石,可以衍化成数不清的审美通感,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化和美学上的地位和价值:不是宝石胜似宝石,不是艺术品胜似艺术品,不是文物胜似文物,因而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曾出现过历史上第一次雨花石热,进入上世纪80年代,又涌现第二次雨花石热,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雨花石展连续不断,雨花石协会、研究所、藏馆也纷纷成立,各种专著专题影视品也纷纷出版,如《雨花石》电影,已由文化部外联局发往驻外使领馆、外事机构和有关影视单位,向世界人民展示雨花石之美。
石城明珠——雨花石,以其独特的风采神韵,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