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吉隆坡盆景艺术家的黎农生先生 - PenJing8
我与吉隆坡盆景艺术家的黎农生先生
2013-05-11 08:36:11  浏览:2
我与吉隆坡盆景艺术家的黎农生先生

许连进(香港)
    就要结束吉隆坡的旅程了。临赴机场前,利用一点时间,去完成未了的心愿——拜访既是画家,又是盆景艺术家的黎农生先生。家二姐驾车在别墅区的林荫道上兜来转去,一时找不到黎府,热情的黎先生闻讯后,即出门站在要道边迎候。终于到达黎府,宾主进了园里,先参观黎先生的盆景——清一色的附石盆景。笔者心中思忖:又是一个特殊爱好的人啊j笔者专玩椿树盆景,而黎先生却专玩附石盆景。好奇之心驱驰,笔者便想进一步了解眼前这位未满六十、正及盛年的艺术家。
   
    研究书画雅石——盆艺的准备阶段    黎先生二十岁中学毕业,二十一岁步入社会谋生。他本与美术无缘,哪知阴差阳错,机遇向他走来。他原在一家报社工作,上班时间为下午至夜晚。正巧,当地创办一家艺术学院,他便不辞辛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攻读艺术专业。直到一九七0年,好不容易才完成三年的课程。在艺术学院里,他掌握到一定的绘画技能,于是,踏上一条独自摸索艺术创作的漫长道路。
   
    从一九七一年开始,他主要创作的画种是版画与油画,并在素描、速写等基本功上着意创作。这期间完成了许多木刻版画及油画,题材多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九八二年,他到欧洲旅游,采风长达三个多月,观摩了许多古今艺术作品.开阔了艺术视野,将其创作世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由这时开始,因应题材的变化,他改用以油彩为主要创作媒介,在画面上一般多采用“超现实”的方法去表达主题。其内涵则以“时空·生命”为主题(即以时间的无始、空间的无限、生命的短暂为主旋律)演绎出一系列的饱含哲理的作品。为此,他渐悟出,作品是用生命磨炼出来的。
    黎先生以绘画为主.也兼习书法。从一九八o年至今,他几乎日日临池,不断钻研,由楷书,隶书入手,经入碑帖到出碑帖,走上书法创作的道路。出生于异域,如此执着于中华传统文化,实在难能可贵。
    作为一名艺术家,对美的探求是无垠的。一九九三年间,黎先生在朋友处染上”石瘾”,觉得石头太美,太可爱,一经染上,便无法脱身。他认为,欣赏石头的层次可高可低.美学造诣越高的人越能进入石头的“堂奥”:相反,缺乏美学修养、审美能力不强的人,只能看到石头的表象。
    在黎先生看来,石头可说是一本无字天书,如何解读,颇不简单。欣赏石头的窍门,在于欣赏者与石“通灵”。为一块冰冷没有生命的石头赋予生命,将它人性化,只有人石“通灵”,才能窥见石的神韵与精髓。由人走向石头,再由石步入人心,石之美,既具象,又抽象,在可感不可及之飘渺处。
    书画雅石的研究,无意中为黎先生铺垫出一条通往盆景艺术创作的坦途。
   
    醉心树石雕一盆艺的创作阶级
    在谈及如何开始创作附石盆景时.黎先生不无自豪地讲:“我可说是无师自通的。”其实,他师法大自然,将绘画书法及赏石诸方面的美学理论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盆景创作.何谓无师呢?美学理论原本来自大自然,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类。这位老师无处不在,其大无比,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这位老师就在心中,无形无踪,又无时不在……
    一九七七年,黎先生在一园圃中以七元马币买下一株插枝的水梅树苗,开始迈出玩盆景的第一步。而他如何会想到将树栽到石上呢?据介绍,起初是从路边捡来一些稍具形状的泥石,将其摆放在盆树旁,觉得有些好看。后来发现有些石中有小洞,便想到与其石是石,树是树的毫无关连,倒不如将树根穿过小洞好看。接着,又觉得仅穿过一、二个石洞好像不够,若可利用人工多凿出几个小洞,让根石纠缠在一起,岂不更好看?于是,按这种想法,找到一些体积较大的钟乳石,搞起附石盆景来。遇到石高根短时,就将石根培土用丝网包扎起来,落盆栽培。如此这般,经过二十多年的累积.便有刚进园所见的几十盆附石盆景。
    至于树生长在石上的造型,便将中国画中花草村石美转移到盆中.朝着立体的“中国画”方面栽培、修剪。用这种办法培植盆景,成型慢,一盆起码要十年八年,方可初见成果,略为可观。这种培养方法,仁者见仁,智者可智。有人说,徒费二十多年的心血.家中竟然没有一盆完成的作品;有人说,如斯细致修剪,非常精美耐看,黎先生胸有成竹。他认为:盆景的美,虽然较为表面化,但对一个审美能力不够,缺乏盆景学修养与认识的人来讲,他是无法栽培,也无法欣赏较具品位的盆景作品。曲高和寡,自古已然。
    黎先生对待盆栽,除了附石特殊处理外,在树干枝桠的处理上,有其自己的追求。国画、书法的造型美,主要就是线条的变化美,因而,他试图将其运用到造型上,追求一种除了树之外的另一种难以言传的真美。
    在选择附石树种上,黎先生有其独到之处。他选取当地土生土长的山桔,珍爱其木质坚硬、生命力强、易于培养的特质,且山桔不易长粗,虽是缺点,亦是优点,不轻易破坏与所附石块的构图比例。山枯叶细翠绿,果实殷红,干根叶果皆可观赏。试想,当山桔结果成熟,鸟雀穿梭枝叶间,鸣声啾啾,羽影闪闪,真是一幅幅令人醉心的立体画图啊。
    黎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写道:“敦颐爱莲.渊明爱菊,我爱山桔。莲出污泥而不染,菊色艳而不媚,山桔则刺虽利而非无情。”他满怀创作热情,二十余年如一日,为盆景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曾勉励本国的树石同道,不要盲目跟随而成别人的影子,应坚定信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盆景美学理论。
    就要开始飞返香港的航程。满载着黎先生的热情,满载着黎先生的厚谊,家二姐驾车在通往吉隆坡机场的大道上飞驶……
    本文配图均为黎农生盆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