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文化孕育中国树石盆景 - PenJing8
中国画文化孕育中国树石盆景
2013-04-12 18:42:28  浏览:4

中国画文化孕育中国树石盆景
湖北 张先觉

翻阅中国盆景的发展史,不得不先简要提提扎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中国画。
中国画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据记载,绘画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人画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绘是最古老的绘画创造。大千世界,芸芸丛生,唯独人类这个拥有语言和思维灵性的“ 动物” 才真正懂得美,并由此而产生对美的需求和创造。美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于是华夏大地就有了中国画。

传统盆景技艺


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这种构图意思渗透于中国文化内容的各个形式中,同时中国绘画也贯穿于整个华夏民族文化进程的各个领域。

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画中。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想到什么,去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所谓“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晴、雨雪,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中国宫廷具有树石元素的盆景

中国画与中国盆景是血融于水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画内涵表达的又一种形式,中国盆景曲折发展的辛酸跋涉,仍沿迹记载、传承、依附并辉映着中国画的发展轨迹。然而盆景艺术也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最具生命力的种子还是顽强地在瓦砾中探出头来,被世人所发现,被世人所抬举,被世人所接受,树石盆景终于成为了盆景艺术大家庭的佼佼者。在这个时代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具有中国大文化背景和特色的树石盆景必然会进入千家万户,这是中国大文化赋予盆景风格的形式体现,是中国画赋予盆景艺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衍生物。

中国盆景发展到当代已经不能单靠树桩、山水等基本形式来取悦鉴赏者的需求,于是以扬州赵庆泉为代表的水旱盆景出现了,以湖北贺淦荪为代表的树石盆景出现了。自然式的岭南盆景也已经广为新生派所接受,一些与时代节拍逐渐远离的艺术形式日渐在人们的视线里稀疏而成为盆景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艺术都是与时代文化紧密结合的,如果要问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具生命力的盆景艺术形式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由树石元素组成的能表现中国大千世界、山川河流的树石盆景艺术是最具意境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这是渊远的中国文化沿革发展表现在盆景艺术领域的客观存在,她不能剥离、不能融合,而且它不会也不可能被世界其它盆景艺术形式所取代的受制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支撑的中国盆景。

翻阅中国诸多风格盆景造型艺术术语你就不难发现中国盆景制作章法用来处理元素结构之间的语汇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语汇的亲密关系,如: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都是中国画文化的实践积累。又如贺淦荪大师在结合盆景艺术造型特点总结的:盆景造型要求“有天有地、虚实相宜、盈亏相得、轻重相衡、疏密相间、聚散合理、动静结合、险稳相依、奇正相存、巧拙并用、刚柔相济、雄秀结合、繁简互用、藏露有法、向背合理、弛张互用、高下相称、大小相比、长短相较、曲直相存、起伏相间、远近相适、浓淡相和、冷暖互补、主宾相从、争让不紊、顾盼有情”,以达到“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情景交融、情质一致” 的艺术境界,这都离不开借用中国画用于表达景致的词汇。

当然,盆景艺术创作语汇也有其门类的专业性,这就是盆景活艺术区别其它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如贺淦荪大师《论树石盆景》一文和赵庆泉大师发表在《花木盆景》的《水旱盆景制作》连载,就是对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根基具备无限发展空间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树与石盆景元素构成理论的最完整诠释。
有理有据,树石盆景技艺源远流长,贺大师把它付诸实践并发扬光大。学习了!中国画文化孕育中国树石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