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薇分类学特征和来源与引种 - PenJing8
荼薇分类学特征和来源与引种
2023-09-28 10:58:58  浏览:0
中山故里荼薇花香
 
荼薇作为中山故里广东中山市的地方特色和特有珍稀花卉,实际为蔷薇科蔷薇属下玫瑰的一种,属于三倍体玫瑰,主要用于食用、酿酒和食品加工。因玫瑰原生于冷凉气候的高纬度地区,属典型的温带植物,被引种于湿热难耐的华南地区种植实属不易,因而中山的荼薇极具价值。据中山市小榄镇的地方史志记载,荼薇源自外国贡品“酴醾露”,明嘉靖年间黄忠的《海语》(1536年)“酴醾露”条云:“酴醾,海国所产为盛。

出大西洋国者,花如中州之牡丹。”小榄先民为应对明朝廷严酷的“海禁”政策及区分“酴醾露”的“中”与“外”,巧妙地利用方言中“荼”与“酴”、“薇”与“醾”发音的恰同,将西来的酴醾取名为“荼薇”。明嘉靖黄佐的《香山县志》(1547年)载:“花品十九,曰兰、曰菊……  曰荼蘼……”《香山县志》中记载的荼蘼即是荼薇,并非现存的荼蘼,后者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重瓣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us),花白,重瓣,芳香,开花较荼薇晚,为春季最后盛开绽放的花,故有苏轼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一说。
 
荼薇分类学特征
 
在植物分类学上,荼薇为蔷薇科蔷薇属下玫瑰种的一个变型,与其他的蔷薇科下的玫瑰在叶子与花瓣形态上相似。荼薇的内部花瓣向内卷曲,该特征在其他品种的玫瑰上是不存在的,这也是荼薇区别于其他玫瑰的一个重要特征,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缪汝槐鉴定为紫花重瓣玫瑰(Rosa rugosa Thunb. f. plena (Regel) Byhouwer)。

荼薇为常绿丛生灌木,株高在80~120厘米之间,冠幅60~80厘米;一年生小枝绿色,有浅绿色针状毛刺;叶片5~7枚,叶片较薄,长圆形,先端急尖或者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缘具有单锯齿,小叶长2~4厘米,宽为1~2厘米,叶片两面具柔毛;小叶柄和叶轴具腺毛;托叶大部分贴在叶柄上,离生部分近牛角形,边缘有腺点;花粉红色,重瓣状,状如牡丹,直径5~6厘米,花梗细长,密被腺毛;花萼近圆形,萼片长卵形,先端被毛,花开后萼片反折;萼筒长圆形;花期3~4月,花香浓郁,具有清新水果味,据此可推测荼薇的亲本除了玫瑰之外,必定还有玫瑰类之外的基因。据研究,在单倍型阶段中,荼薇的部分单倍型基因来源于法国蔷薇和玫瑰,荼薇倾向起源于这两个野生物种之间的杂交,玫瑰在其中更可能扮演花粉供体的角色。
 
荼薇分类学特征和来源与引种

 
荼薇来源与引种
 
茶薇原产于西域波斯(今高加索一带),大约在明朝中期,象山县的濠镜澳(即今澳门)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集散地之后,才被大面积引种入我国。中山市的小榄镇开始种植荼薇的时间也在明代中期,即辖区内设立广东市舶司分支机构的前后。明末的《草木识》“荼薇水”条:“……此花徒夷国来,短条多刺,花开香烈甜媚,千业包裹,娇红深浅意态自佳,非玫瑰所敢拟……
 
乃海滨人携女为妇,能作荼薇露及五色糖花,秘不传人……”小榄地区历史上以种植荼薇与菊花闻名,尤其是将荼薇通过当地特殊工艺制成荼薇酒,香味独特,可口醇香,誉满岭南。荼薇香味独特,不易家种观赏,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地视为珍贵的经济作物。明嘉靖时《香山县志》中有记载:“荼薇,小榄乡多植之,以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