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兰(Paphiopedilum)又称拖鞋兰、仙履兰、芭菲儿鞋兰等,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ae)构兰亚科(Subfam.Cypri-pediodeae)。
兜兰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档花卉。
但由于其生境的破坏及人们对它的过度采挖,兜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所有野生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工而被禁止交易。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兜兰属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兜兰的迁地保护、新品种选育、繁殖和栽培技术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兜兰作为华南植物园植物研究的名片,也成为了这里的“镇园植宝”。
迁地保护
兜兰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我国是世界兜兰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分布中心位于云南南部及广西西南部。
曾宋君告诉记者,十年前,已确认的兜兰属植物只有80种左右,近年来,由于各国对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调查,发现不少新种,目前已确认的兜兰属植物达107种。
据了解,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在上世纪就已迁地保护了世界上60多个兜兰属原生种,多为野生资源。我国对兜兰属植物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华南植物园对国产兜兰属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资源调查,在不破坏野生群落的基础上进行了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
“但部分种类由于个体过少,通常直接在野外开花植株上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种子后,再进行无菌播种获得实生苗用于迁地保护。”曾宋君介绍说。
目前,华南植物园已收集到79种兜兰属原生种,包括国产兜兰属的27个原生种,及52个国外原生种。同时,收集到具育种价值的优良兜兰亲本200多个,该园已初步建立了兜兰的种质资源圃和育种核心种质资源库。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曾宋君团队发现,同一地域中不同兜兰种类及同一种类的不同生态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如同样产于云南保山的‘杏黄’兜兰,在华南地区引种栽培时,成活率较低,叶片变小,开花率低,环境适应性差,而产于同一地点的‘彩云’兜兰成活率高,植株生长旺盛,开花率高,适应性较强。
对此,团队利用灰色关联度对产于中国的27种兜兰进行了观赏价值评估和适应性评价,分析得出‘飘带,兜兰是最适合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其次为‘白旗’兜兰,而‘杏黄’兜兰、‘硬叶’兜兰及‘白花’兜兰不适于华南地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