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观虽然微景观的源起可追溯至中国盆景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以及日本的微缩式园林景观——“枯山水”,但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兴起的微景观,是在上述艺术形式和理念影响下,将自然与想象世界相结合的一种景观微缩与再造,具有不同以往的时代性特征和设计美学理念。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其设计美学观:
3.1景观构成的整体性
微景观设计构成的重要原则是在突出“微”字的前提下把握其整体性原则,即无论何种类型的微景观,都要根据其特点和个人喜好,先确立构成风格或故事场景,然后以此指导整个微景观的布局和构成。空间的布局上要处理好每个单体之间,以及单体与整体、单体与配件之间的主次、疏密、高低、远近、争让、露藏、动静等关系。
如生态瓶微景观有别于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它的展示空间是三维的玻璃生态瓶。因为瓶身材质的透明性,要求其从一开始的土壤层布局就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土壤层须保持一定的倾斜,要根据自然界山、水、石的基本特征,选择微景观中的代替物,如可以用白色或蓝色的细沙代替流水。
同时要依照构成风格或故事场景选择植物及配件,植物的搭配上需有阶梯的层次感,植物的种植要依循从后往前、从高到矮的种植原则。
蕨类植物尽量贴近玻璃壁,蕨类植物种植好后,用手将苔藓分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镊子夹住苔藓放入瓶内合适的位置,将苔藓轻轻压实,使其充分与土壤接触。种植好后要根据整体布局对植物进行修剪,之后给微景观喷水,直到隔水层有一半积水即可,积水量不能超过隔水层。
苔鲜、蕨类、砂石之间的空间及数量比例要恰当,使得各个部分密切关联,构成统一协调又生动有趣的整体。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类似山水盆景、树桩盆景等盆景的设计构成原则,因为容器基本是石质、陶瓷、木质等不透明器皿,所以不需考虑土壤层的观赏性。
景观构成的重点在于植物形态、植物间以及植物与配件、水体之间的主次和前后关系。如种植植物之前应按照事先定好的微景观主题选择适宜的容器,木质容器的古朴(图6)、石质容器的厚重、陶质容器的雅致、瓷质容器的素净,都可以奠定微景观的整体基调。选定合适的容器并确定好微景观主体植物位置之后,再进行地面、水体、景观小品等微缩空间中其他景观元素的构造,应在比例上把握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透视原则,从整体出发,有层次地构建微景观。
3.2重点突出的趣味性
微景观之所以能够在年轻人群中迅速走红并广受追捧,很大程度上缘于微景观可以根据主观审美喜好,建构充满趣味的场景。
这种趣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2.1微景观主题的趣味性
微景观主题的确定与营造,多取决于主体植物之外的微景观配件。微景观中配件的设置,多选取动画、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及场景,年轻爱好者可根据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卡通人物及场景,自由搭配出自己心仪的微景观乐园(图7)。
目前为微景观提供的配件以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外动漫、卡通形象及造型可爱的动植物形象为主。每一个微景观都是一个童话世界,每选择一个主题场景,也是对记忆中美好画面的一次重温。爱好者通过自己双手的建构,使脑海中的卡通人物在网纹草、青苔、彩砂石的掩映下变得鲜活起来。
微景观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建构视觉空间的场域,使他们能够按自己所喜欢的动画场景建构微景观,从而实现“大人心中还停留在小孩时期的部分”,因而也使微景观成为现代年轻人的“卧游之地”。对于趣味性十足的主题微景观的喜爱,成为年轻人将回忆与幻想进行映射的绝好载体,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主客观密切互动的过程。微景观中由植物和相关配件搭建的场景富有情节性,使得培养微景观的过程比养植其他植物有着更多的乐趣。
3.2.2微景观植物的趣味性
种植植物本身是一件颇具趣味性的事,用自己的关怀和培育换来植物的茁壮成长,心里定会产生欢愉和慰藉。如果所种植的植物很可爱、讨喜,那就更增添了种植的乐趣。微景观中的多肉植物就是这种惹人喜爱的植物类型,如“鹿角海棠”形状颇似梅花鹿的鹿角,另一种叫做“熊童子(也称熊掌)”(图8)的,形状像极了熊掌的模样,其他“星美人”“黑法师”“麒麟掌”“乙女心”等等种类也是各具特色,因而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流行起培养多肉植物的热潮。
爱好者因交流种植多肉植物经验而使得大家常聚在一起,不仅有益于拉近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制造和谐气氛,更使年轻人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蓬勃的朝气。同时,培养多肉植物可以针对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对年轻人的控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2.3微景观容器的趣味性
如上所述,微景观容器丰富多样,材质类别众多,造型亦极富变化。微景观容器造型除满足不同种类微景观造景之需以外,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与装饰皆为满足消费者审美需要,即或配合微景观主题,或增加微景观的趣味性。尤其是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因其容器的不透明性,容器本身的装饰性就更显重要。
如图中这一类陶瓷微景观容器(图9),于容器本身模拟天然石材的不规则形状的同时,容器外还装饰蝴蝶、蜗牛、知了、青蛙、金鱼等天趣之物,配以适宜的植物,有效增加了微景观整体的趣味性。
3.3人景互动的开放性
大城市中的年轻人来,无论办公场所或居住场所大都面积不大,无法栽种体量较大的盆栽植物。微景观体量较小,适合放置于办公桌或家庭的桌台之上,可起到在封闭的办公和居家空间中美化环境、放松心情的作用。微景观爱好者可随时停下来欣赏桌上精致的景观,也易于被带入这个微型景观世界。
其中既可以有大片草原、森林、河流,还可以有可爱的人物、小动物、小房子等,给人无限遐想空间,不禁产生愉悦之情。不仅如此,爱好者还可以随时动手改造眼前的微景观,帮动植物换水,将长大的植物分株等,互动过程自然带来无限乐趣。
从更深层次分析,微景观既是对现实自然的模拟,又是按照自我想象的虚幻建构,因而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有美的本质性,又很容易发现其人为建构的操作性遗痕。因此,开放性的微景观建构是人景互动过程中从具象朝向抽象的升华过程。在此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客体之美难分难解。
因其脱胎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微景观本身带给观赏者的审美体验既新鲜又独特,既“古老”又现代;既有对宁静淡远之古风的留恋,又有对儿童纯真质朴之世界的向往,更有对自身精神状态和生命形态的人性化观照。
微景观爱好者之所以要建构在日常经验之外的虚拟空间,是为满足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感受,寻找现实世界难以寻觅的一份宁静。可以说在建构微景观、与其亲密互动的同时,也开启了一片专属于自我的心灵栖息之所,一座私享秘密花园。微景观因而能够成为爱好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
在和平、富足但同时又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信息泛滥而导致焦虑不安情绪普遍存在,微景观为饱受其苦的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宽阔的现实与非现实相结合的营造空间,满足了年轻人在客观世界无法达到、难以获得的充满幻想和追梦的渴求,将真实世界中的植物与想象的世界或童话世界相结合,建构出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视觉空间。
微景观是让人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在城市喧嚣之中,对自身进行审美观照和身心放松的视觉空间。对于年轻人而言,现实世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很多压抑、束缚,但在自己所营造的微景观世界里,却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这个微景观世界的主角甚至主宰,从中满足内心深处的渴望,获得现实世界难以获得的成就感或存在感。
由此,微观世界中的虚拟场景便成为人们的希望得以激发的一种机制。这也正是微景观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最大原因。总体而言,微景观丰富了当代社会的文化与艺术生活,它将进一步促成当代人审美意识和内心观照的多样性。但微景观仍处于新生事物的起步阶段,还未引起艺术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艺术和学术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可能会对中国民众的文化艺术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