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上海约有6个多肉种植场 此后市场走入低谷 - PenJing8
2004年 上海约有6个多肉种植场 此后市场走入低谷
2018-09-30 22:58:43  浏览:39
      上海有“魔都”之称,作为国内的时尚前沿,各种流行风尚在这里都有迹可循,多肉植物也是由此“魔性大发”,笼络无数受众。作为多肉植物最早的玩赏地,上海在多肉品种储备、消费氛围等方面都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多肉的“魔性”在上海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全国三大多肉主产区之一,上海多肉产业在体量、品种结构都具备独有特点,“大普”、“精品”是市场观察者对上海多肉定位的两个极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上海被称为多肉生产、消费领域最大的“土豪”都当之无愧。   
  
   产业较早兴起  
   
     多肉植物初期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上海是最早接触多肉植物的地区之一,最早的玩赏群体也由此兴起。  
  
       早在民国时代,就有人从日本带回仙人掌、仙人球等产品。上世纪 80 年代,以‘绯牡丹’、‘黄大锤’等为代表的仙人球开始在国内风行,上海、漳州、山东等地逐渐开始量产。“我接触仙人球最早就是在上海,品种也是从上海引进的。”漳州最早的仙人球种植者之一朱阿强说。  

      上世纪 90 年代,其他多肉品种也陆续进入我国,日本的十二卷跟随仙人掌科植物而来,景天科和番杏科多肉品种也逐渐增多。除去仙人掌科植物,真正代表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品种是‘观音莲’,代表着多肉玩家向生产者转变。“1995 年,我在上海创建多肉种植基地,这是上海首个多肉植物生产基地。1997 年前后,‘观音莲’大量上市,在市场上热销,此后一批专业多肉生产者出现了。”上海多肉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腾柳红说。记者了解到,当时‘观音莲’市场非常火爆,吸引了很多花卉从业者开始种植多肉植物。  

 
2004年 上海约有6个多肉种植场 此后市场走入低谷
    
      从 1995 年至 2004 年,上海约有 6 个多肉种植场,此后市场走入低谷,但仍有新的生产者不断加入,现在上海地区的种植大户邱永利等就是那时起步的。2013 年,上海约有 50 户种植者,其中 13 户集中在下沙镇,面积 3 亩到 5 亩的农户居多;而 2014 年,上海多肉种植户增加到 70户,其中约 30 家集中在下沙镇;到今年春季,上海多肉种植户超过 100 家,其中不乏 50 亩至 100亩的生产大户,围绕浦东新区下沙镇、航头镇、机场大道、塘东街、奉贤区金汇镇、闵行区和宝山区等地分布,上海也因此成为多肉植物产业化生产的兴起地,极大地影响着多肉植物在全国的发展。    已做“大哥”好多年    上海的“土豪”之称不是浪得虚名,多年的沉淀使得上海多肉产业“家底”丰厚,在品种、生产、消费、电商、宣传方面拥有其他产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多肉行业的“老大哥”。在评比各多肉产区综合实力时,上海仍稳坐“头把交椅”。
      
          多肉品种多、精品多    提到上海多肉,品种多、精品多是业内共识。    上世纪,仙人掌科占据主流市场,多肉品种不多,景天科多肉不超过 200 种。经历 2013 年和 2014 年的引种狂潮后,现有几千个品种活跃在市场上。“以前上海只种植‘白牡丹’、‘黄丽’等近百个大普货品种,这两年大家纷纷更新品种,繁殖从韩国和欧洲进口的多肉,‘桃之卵’、‘熊童子’等都是今年的热销品种。”利香园艺场负责人邱永利说。  
          
            得益于便利的进出口条件,上海多肉进口数量巨大,这一方面为引种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使上海成为进口多肉的集散地之一。上海荷中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浦东超灵园艺场、欧巴农场、小益多肉等,都是圈内知名的进口多肉商家,全国超过半数的进口多肉新品种、老桩都由此流入市场。   
            
             上海多肉品种多,还源于老一代玩家在品种收集和杂交育种方面的努力。从种植到杂交育种是骨灰级玩家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上海拥有更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在品种收集方面走在前列,还有‘潘氏冰灯’等知名新品种出现。“目前国内在仙人掌科育种方面与国外有 30年差距,多肉有 20 年差距,育种方面总体还有待发展。”上海多肉协会副会长周中元说。  
            
              提到精品多肉,上海更是当仁不让地位居首位。景天科景天韵潘师傅、番杏科柳红园艺腾柳红、十二卷西萍园艺李桂萍、仙人掌大王超灵园艺黄洪青、块根大王周中元等,这些都是多肉圈内的“大仙”,坐拥无数精品,有时一株精品就能买几个“肾 6”,怎一个“豪”字了得。“虽然上海多肉的产量不到全国的 1/3,但产值能达到全国的一半。”上海市花协仙人掌多肉植物专业委员会会长黄洪青说。 
            
               生产面积大、增速快    2012 年,上海多肉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50%;2015 年,这一比例下滑到不到 30%。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多肉产能下降,实际上,上海多肉产量较 2012 年翻了几十倍。  
            
              扩张,是近几年多肉生产的主旋律,上海也不例外。一是新生产者不断加入,既包括小农户,又包括上海种业、上海鲜花港等大企业。二是原有生产者也在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如邱永利 2007年起步时只有一两个大棚,现在生产面积约有 50 亩,还在江西老家有 300 亩储备土地;奉贤区侯庭茂的农场也一路扩张至逾 50 亩,今春再次扩张后,生产面积达到 100 亩左右。三是一些电商也触及生产领域,纷纷开设基地。
              
              在普货的生产规模上,上海近两年不断涌现大户,比漳州小农户的生产模式更容易形成稳定的市场。“事实上,部分多肉品种的定价权掌握在大花场的手中。”周中元说。 
              
              普货是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部分,其母本充足、价格较低,能帮助新兴种植者快速铺满大棚,技术简单、繁殖速度快的特性也有助于农户快速收回成本。“今年春天,上海多肉 60%的产品作为母本进入新基地。”邱永利说。正是“下地”产品增多,4 月上海出现缺货状态,倒逼一些电商开设基地,以保证供货。   
              
           “上海多肉近几年发展迅速,小农户的生产模式也有其独特优势,但从今年春季的行情来看,小农户的生产模式不利于稳定供货,而且个人经营与企业经营在人才储备、资金投入、战略眼光方面的差距也比较明显。”浙江万象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桥说。    消费能力强、氛围好    作为最早的多肉玩赏地之一,上海有良好的多肉消费氛围,消费能力强;作为全国时尚的标杆,上海的多肉消费增量迅速,消费总额大。“多肉高端玩家的圈子,上海要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而且十二卷属的不少好东西都在上海,‘冰灯玉露锦’‘霓虹灯锦’等很多品种都是有市无价。”上海多肉协会副会长闵勇说。
           
               记者之前参加西萍园艺多肉展时,一位爱好者介绍说,他接触多肉还不到两年时间,已经从景天科转向十二卷,每年花六七万元购买多肉觉得没什么,可见上海多肉消费实力之雄厚。“上海玩多肉历史久、氛围浓,个别新手入门就是景天老桩和十二卷,一年投入十几万到上百万元的大有人在。”腾柳红说。 
               
                  高端精品货有人买,大普货同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2012 年以后,上海多肉爱好者的数量都以每年超过 100%的速度增长,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受众范围广泛、基数庞大。“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价位不是问题,我认识一个多肉爱好者,还不会度夏就先买了 200 多盆,自己养不了就送人,然后再买,这样的消费者在上海很多。”闵勇说。